豫見國賽話技能 | 馬蘭:需求導向+大賽牽引+校企協同 高效培育智能製造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20 09:38:44
來源:新華網

豫見國賽話技能 | 馬蘭:需求導向+大賽牽引+校企協同 高效培育智能製造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

字體: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 作為我國技能人才領域的頂級盛會,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將於今年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大賽不僅是展示全國技能精英風采的頂級平台,更是推動技能強國建設、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抓手。為深度挖掘大賽價值、傳遞技能人才成長正能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攜手新華網重磅推出系列高端訪談節目《豫見國賽話技能》。首期節目聚焦“搭建技能人才成長‘新賽道’”主題,邀請賽事組織者、行業專家、院校負責人等重磅嘉賓,圍繞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職業發展路徑拓寬、産教融合深度推進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小米汽車工廠政委、小米亦莊黨支部書記馬蘭在訪談中&&,“在國家鼓勵智能製造的大背景下,對技能人才,我們更希望他能夠具備‘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這樣的一些特徵。”

隨着製造業智能化升級,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已遠超傳統範疇。馬蘭詳細介紹了小米汽車所關注的三大核心能力:“首先,我們希望我們的人才具備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孿生能力,例如MES系統開發和工業大數據分析,以實現製造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其次,需與AI深度結合,通過機器學習提升製造智能化水平,如在車身焊接中保證質量。第三是柔性産線運維能力,包括機器人協同編程與模塊化産線快速調整等跨領域技能。”她進一步指出,這些能力要求促使企業重新思考人才培養模式,從“單線傳承”轉向“系統能力構建”。

為應對新能力需求,小米積極依託國家級技能大賽,如工業機器人和數字孿生等賽項,以賽促培、以賽促改,構建了“需求導向+大賽牽引+校企協同”的三維培養機制。馬蘭介紹:“我們特別希望與大中專院校共建實驗室和實訓基地,推出‘小米匠造’計劃,實現雙導師制和聯合課程開發。”此外,企業注重將大賽技術規範與創新方案快速引入産線,“以賽代訓”成為提升實戰能力的重要途徑。馬蘭&&:“通過三維合一機制,希望能夠高效培養出符合新能源汽車及智能製造領域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與傳統培養路徑相比,小米更注重多層次、系統化的能力培養。馬蘭以壓鑄車間為例説明:“技術工人需同時掌握機器人編程、工藝調控和AI質檢等跨領域技能。”企業為此構建了階梯式晉陞通道和多層次培訓體系,幫助員工從初級技師向中高級發展。她特別強調産教融合的落地實踐:“我們希望與院校開展前置班、預定班等合作,讓學生從入學起就了解企業需求,滲透到整個學業過程中。”此外,企業鼓勵一線員工參與新技術研發,“他們有更多可能去反哺整個標準化落地,為青年員工提供從應用層面向研發階層探索的機會。”

在“賽場技能—崗位能力”轉化方面,小米探索出“技術攻關項目+賽事歷練”的雙路徑模式。馬蘭坦言:“參加國賽是第一次,我們仍在積累經驗,但已感受到賽事對生産的積極影響。”企業通過內部比賽模擬量産問題,提升員工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她&&:“國家賽事標準往往高於企業標準,這促使我們提升生産要求。”此外,賽事成績被納入員工能力評估體系,“特別是對硬體工程師和技術工人,比賽經驗可作為職業發展的基礎。”企業還將創新賽事與工廠實際需求結合,例如AI質檢項目,形成標準化流程並反哺産業。

針對“技能與崗位脫節”和“青年人才留存難”等痛點,小米以“互聯網迭代思維”重塑培養體系。馬蘭介紹:“我們加強模塊化跨界培訓,將技能拆解為能力單元,通過遴選機制識別員工興趣方向,提供‘梯字形人才’培養方案。”企業注重激勵與榮譽結合,鼓勵員工將創新實踐轉化為專利或培訓教材。她分享了一個案例:“青年人才用AI算法優化設備維修,這是我們從未想到的思路。”此外,企業構建政府、企業、院校協同生態,解決人才安居樂業等後顧之憂,“包括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政策,讓人才真正穩定下來。”

基於企業實踐,馬蘭建議:“希望企業內部認證與國家級職業認證銜接,從更高層面引領行業標準迭代。”她呼籲聯合企業成立産業技術課程委員會,“幫助院校更新實訓設備和課程內容,使人才培養更貼近産業實際。”她強調産教融合需找到落地場景:“希望與院校開展更深入的前置培養合作,讓學生在校期間接觸企業真實問題,實現‘校門到廠門’的無縫銜接。”

   馬蘭總結道:“小米希望發揮企業力量,為技能人才快速成長和技術落地盡一份責任。”面對智能製造浪潮,企業需通過能力重構、體系創新與生態協同,打破傳統培養路徑局限。正如馬蘭所言:“我們希望通過多維舉措,讓青年人才感受到工廠有發展前景、技術有提升空間、生活有保障支持。”這不僅是企業人才戰略的核心,也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