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人才工作會議,學校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創新構建“引育管用”全鏈條人才工作機制,全面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構築堅實人才基石。
堅持黨管人才,把穩改革“方向盤”。學校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以頂層設計為統領,大刀闊斧推進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一是學校黨委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人才工作辦公室,定期召開人才工作會,制定人才發展規劃,構建“黨委領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引育管用”全鏈條人才管理體系。二是堅持把政治標準貫穿人才工作全過程,在人才政策制定、項目遴選考評以及高層次人才聘任中強化思想政治把關,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作為首要標準,打造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三是統籌謀劃人才制度體系建設,制定“十四五”師資規劃、教職工攻讀博士學位管理辦法、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經費管理辦法等12項制度文件,聚焦人才引進、培養、管理、評價等關鍵環節,營造重才愛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圍,築牢人才發展基石。四是加強黨建引領平台建設,創建名師工作室、博士工作室,強化“雙帶頭人”建設,建立領導結對&&人才制度,以平台賦能釋放人才集聚效應。
強化引育並舉,激活創新“動力源”。學校實施“校外引進+自主培養”雙輪驅動機制,五年投入約1800萬元專項資金,着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一是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構建人才集聚“強磁場”。五年引進包括人工智能、思政、醫學等11名高層次專業人才,柔性引進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勞模等行業頂尖專家,建立了由295名行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幹和高校教師參與的外聘教師庫,形成“大師領銜、名師支撐”的師資矩陣。二是加強學校自主培養力度,打造人才成長“快車道”。學校制定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意見》,實施27項工作舉措、12項培養提升計劃。開展“教師培訓計劃”,選派教師赴江西財經大學暑期研修,實現三年全覆蓋;實施“海外研修計劃”,選派教師赴塞浦路斯歐洲大學等國外高校攻讀博士學位。近三年培養博士7人,在讀博士33人,新晉三級教授2人。三是創新“專業帶頭人+創新團隊”建設模式,形成“頭雁引領、群雁齊飛”的梯隊發展格局。打造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3個、獲批陜西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2人入選陜西青年人才支持計劃。四是人才優勢轉化為育人成果,人才引進帶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各類人才帶領師生在全國市場營銷、銀行業務綜合技能、數字創意教學等技能大賽中,斬獲多項桂冠。
聚焦改革評價,打造發展“新引擎”。學校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堅決破除“五唯”頑瘴痼疾,創新建立“師德為先、能力為要、業績為綱”的人才評價體系。在職稱評審中推行“教學業績+育人成效”雙核心量化評價標準,實施教師分類評價機制。強化崗位動態管理,建立“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賦予二級學院更大用人自主權,打破崗位聘任終身制。強化激勵保障,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實施人才發展“三個優先”政策(資源優先配置、經費優先保障、平台優先搭建),構建全方位服務保障體系。改革績效分配機制,建立基礎保障與“業績導向、注重貢獻”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和調動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深化産教融合,牽頭成立“全國智慧稅務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咸陽市數字電商與現代服務業市域産教聯合體”,與華為、科大訊飛等頭部企業共同打造産業學院,形成"校政企"三方聯動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從引進到使用的全過程動態評估標準,實施個人業績與學校發展目標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推動人才評價與使用效能深度銜接,促進人才培養與産業需求精準對接。
厚植人才沃土,結出育才“豐碩果”。學校通過系統性改革,實現師資隊伍從“量”到“質”的跨越發展,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案例和方案。一是師德建設樹標杆。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構建完善師德建設體系,涌現出“全國勞動模範”“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陜西好人”等一大批先進典型,獲評省級師德示範團隊2個。二是科研創新結碩果。五年斬獲課題184項、專利162項,成果轉化超千萬,成立科協並加入省社科聯,獲建首個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三是教學改革顯成效。新增3個特色專業,獲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示範課、創新創業課程等28門;校企合作深入推進,共建6個産業學院、36個訂單班,建成3個虛擬倣真基地。四是國際交流開新局。建立中希、中哈“秦嶺工坊”,輸出大數據與會計、工藝美術品設計及酒店管理3套專業標準,派出40餘人次赴多國交流,18名教師海外攻讀博士學位,多名教師受邀赴國外授課,或擔任國際大賽總決賽評審專家。五是人才培養高質量。近五年,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46項、省級176項,在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職業規劃大賽、“挑戰杯”競賽等三大賽事中成績優異,連續5年專升本上線率持續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