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以“數智賦能未來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京舉辦。同期,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校長儲祖旺接受採訪,以下是精彩內容:
Q1:請跟大家介紹下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儲祖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原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創辦於2004年,2014年,教育部批准學校轉設並更名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學校設有機械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開設有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土木工程、産品設計(珠寶首飾設計方向)等33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等13個專科專業,涵蓋6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為主,工學、藝術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經濟學等多學科融合協調發展的格局。
學校積極探索規模與內涵協調發展的辦學道路,注重培育“應用型、全球化、個性化”的辦學特色,形成了“四育多元”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平台+模塊”的課程體系,積極搭建國際合作交流平台,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打造“四化”志願服務體系和“三位一體”創新創業平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Q2::請介紹下學校大思政課的整體架構?
儲祖旺:學校&&了《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大思政課” 建設方案》,在組織機構、基地資源、經費投入、隊伍建設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構建了黨委領導、全員參與、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五堂聯動”大思政課建設工作長效機制;依託“互聯網+”,打造網絡雲課堂;深化課程思政全課堂,引領課外二課堂,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
Q3:學校在大思政課建設上有哪些亮點和特色?
儲祖旺:一是建設了“大課堂”,學校把思政課課堂同校內第二課堂、校外社會大課堂結合,有效利用校內外思政資源,形成多堂協同的合力 。
二是搭建了“大平台”。學校在中山艦博物館、企業、鄉村振興對接點設立了多個實踐教學基地,開展了“館校合作”“校地合作”,推出“場館裏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等實踐教學品牌。
三是匯聚了“大師資”。學校構建了包括思政課教師、部分專業課教師、政工隊伍、黨政領導等在內的大思政課師資體系。社會各界名師大咖走進“新生第一課”,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企業經理、博物館講解員等走進“求是”大課堂,為大學生授課。
四是系統組織了大思政課系列活動。學校成立校“大思政課”研究中心,舉辦了“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會議和學術研討會,每年舉辦“求是杯”思政課實踐教學大賽活動。同時,學校積極參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和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指導學生走進場館、田間地頭參與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大賽等活動。
五是建設“大思政課”建設虛擬教研室。學校結合校內外資源,編制“行走的思政課”“工程中國”等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聯合打造一批思政金課。虛擬教研室從組織化、成果化和集成化的視角着手,從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教師成長等多方面打通,形成一個相對完備的體系。特別是在課程思政示範課的聯合打造、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等工作中切實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