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數智賦能未來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京舉辦。同期,山東大學講席教授武常岐接受採訪,他就山東大學管理學院的特色專業、未來發展規劃以及特色教師團隊建設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Q1: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山東大學管理學院特色專業,以及在專業建設上有哪些獨到之處?
武常岐:山東大學已擁有123年的悠久歷史。在辦學章程中,商科被列為十門專業之一。一百多年來,山東大學一直沿着通過教育振興國家、民族的道路堅定前行。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即將迎來四十年華誕,期間取得了諸多顯著進步。作為管理學院,擁有兩個大的一級學科: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在專業設置上,致力於服務中國的一流企業,支撐山東的經濟發展。目前,我們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如工商管理、會計學、工程管理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院還設有供應鏈管理專業,以應對山東作為製造業大省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管理學院專業課程設計科學且豐富,有多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和新興特色專業,充分展現高水平教學質量。此外,學院還設有學術碩士和博士課程,以及專業碩士課程,如工商管理碩士(MBA)和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碩士(MTA)課程等。這些課程共同構成了學院為服務社會、服務産業、服務一流企業的人才培養整體解決方案。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將繼續秉承百年商科底蘊,不斷創新和發展,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Q2:面對未來教育發展趨勢,學院有哪些發展規劃?將着重在哪些方面開展實踐和探索呢?
與學院設立之初相比,世界和中國都已發生巨大變化,學院正面臨着新型全球化的挑戰和技術革命的挑戰,這要求我們在設計和提供教學方案時,需考慮未來服務2030年、2035年和2050年的中國。我們需要明確要培養哪些人才,以及在哪些領域做出貢獻。為此,學院在課程設置上特別融入了數字化內容。同時,在國際化和全球化方面,學院在學生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諸多努力。目前,學院已確定將中國管理思想和企業管理作為未來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此外,學院還着重加強科學技術的訓練,旨在培養未來的企業領導者和商業精英,使他們能夠駕馭和了解現代科學技術、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變化的時代。學院明確,將致力於培養未來的企業領導者,並為此投入大量精力。作為管理學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是學院的四項基本任務。因此,學院的課程將圍繞這四項任務展開,特別是在國際化方面,學院正努力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和對未來企業、技術發展的洞察力,以期學生畢業後能更好地服務國家和企業。
Q3:學院在特色教師團隊建設機制上有哪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師資建設方面,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有着三代人的傳承。早期,學院擁有一批教學經驗豐富、對社會有深刻理解的資深教師,他們是商學教育的先行者;隨着學院的不斷發展,又涌現出了一批國家級人才和中年骨幹,他們在教學和科研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就;近年來,隨着國內對高水平教育人才培養能力的提升,管理學院也積極招聘了一大批年輕有為、視野開闊、有國際背景的年輕學者。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為學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也形成了梯隊式的師資結構。為了建設一流學科,並肩負起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山東大學管理學院近年來在培養一流人才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學院深知,年輕學者的進一步投入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對於適應快速變化的數字時代至關重要。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因此,年輕學者的創造能力、研究能力和活躍程度,以及他們與新一代本科生的溝通和培養方式,都顯得尤為重要。面對這些21世紀的新同學,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訴求更加多元,能力和潛力也各不相同。為應對這些挑戰,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在師資方面做出積極調整。一方面,學院致力於培養關愛學生、密切接觸學生、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年輕教師。另一方面,學院也在不斷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以確保他們能夠在學術前沿保持領先地位。學院對年輕學者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成長為國家級的人才,為打造一流企業和建設強國貢獻力量。在此,誠邀大家關注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共同見證其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