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東區教育局局長於曦:通過“學會使用”“匯集共用”“智慧應用”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4 18:49:07
來源:新華網

天津市河東區教育局局長於曦:通過“學會使用”“匯集共用”“智慧應用”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

字體: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 11日下午,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科技築基 智啟未來”科技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在京舉辦。首場圓桌環節,北京市豐台區委教工委書記、豐台區教委主任楊曉輝,天津市河東區教育局局長於曦,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副局長李保雪圍繞《數字化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區域特色打造》進行了討論,該環節由新華網主持人劉燕主持。

  “教育數字化是系統工程,天津市河東區也在持續努力。我們認為,教師數字素養水平是其中很關鍵的因素,我們非常期待新技術能夠幫助、賦能教師。”於曦分享了自己在學校調研中關注到的一些現象,以及採取的對策。“我們注意到孩子們在面對新技術時,掌握技術的水平更高,接受新技術的速度更快,相較而言,教師往往是滯後的,所以我們區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認為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對教師的培訓和培養。”於曦介紹,河東區通過三個“會用”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學會使用”,即通過設計任務驅動教師學習新技術;“匯集共用”,即通過教研聯動整個教育系統,提升教師運用技術的水平;“智慧應用”,教師掌握技術後,與課堂教學、師生溝通深度融合,整體提升教育質量。

  針對有效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教學改革的提問,於曦認為,數字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發揮示範作用:通過鼓勵優秀教師展示數字化教學成果,激發其他教師興趣。同時,通過佈置數字化任務,如製作教學短片,促使教師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新技術,進而將這些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這種任務式學習有助於快速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是完善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讓教師明確數字素養對評價的影響。通過技術和評價指標的結合,為教師和學校描繪清晰的發展畫像,實現評價的可視化。“目前,我們在這方面仍有不足,需要繼續努力。”

  “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匯集了豐富的優秀資源,天津市也開發了本地的智慧教育平台,其中包含了各區篩選出的優質資源,許多優秀教師也將自己的教學案例分享到這一平台上。”數字教育資源應該如何建設和利用,以實現區域內外的融合、共享和便利使用?於曦介紹,為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河東區採取了兩種策略:一是通過考核促進使用,二是通過組織活動引領使用,如學區化和集團化辦學的學校間的線上交流活動。此外,河東區還與對口支援的和田等地區,以及邯鄲、朝陽等地進行線上教研合作,這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確保了資源的優質性。

  圍繞評價體系改革,於曦介紹:“我們從群體層面開始改革評價體系。自2018年起,結合技術和評價指標體系,與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合作,同時,邀請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師大和天津教科院等多所高校的專家參與,建立了河東區的教育管理數據庫。”據悉,該數據庫圍繞學生發展力、教師勝任力、校長領導力和學校治理力四個維度,共設置17個關鍵指標。河東區開發了評價工具,並連接市區兩級綜合數字評價系統,為學校提供全面畫像。“評價結果出爐後,我們會組織分享會,並提供專家指導和定期追蹤,以激發學校動能。”同時,於曦也提到,對於學生和教師的教學行為評價,仍需要更多技術支持。期待未來能有技術解決這個問題,使學習行為評價更加有效。

  對於學校的未來圖景,於曦認為,學習中心將是一個重要方向,那裏有多位智能導師,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深入學習他們喜歡的內容。她&&,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從現在做起,構建一個區域的數字大腦,搭建相應區校平台,開發N個AI賦能的應用場景。“這些技術將賦能教研、教學、學習和管理等各個方面,推動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