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 11日,以“數智賦能未來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原副部長級專職委員管培俊等出席活動並致辭。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游森,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李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孫芙蓉,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松,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作主旨演講。全國各地知名高校代表、中小學書記校長代表,以及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圍繞教育政策改革、教育發展趨勢、人才培養創新策略,以及新形勢下教育未來方向等熱點議題,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共同為教育強國建設獻計獻策。

活動現場,王辰表達了數智手段應用於醫學的必要性以及對於醫學學科分類的探討。
健康是人類終極福祉。王辰提到,醫學正在由主要關注疾病轉為關注健康,躍上新的境界。健康包含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和環境健康四大涵義。生命健康是人類的終極福祉。國家提出健康優先發展戰略。
數智技術賦能教育和醫學。教育是塑造人類精神重要的基礎和源泉,而醫學照護人的生命健康。醫學教育融合兩者,堪稱教育明珠,對醫學教師的素質也有特殊要求。當前,數智技術應用於教學,醞釀着教學範式的重大變化。範式變化不同於模式變化,範式變化是在思想上、學理上、方法上有新的角度、新的出發點以及全新的內容,甚至與前相比産生了質的區別的變化。數智應用於醫學教育,是醫學教育賴以發展的最重要的新型手段,需要引起我們充分的關注,積極進行探索。
技術助力知識躍升,提高知識創造水平。王辰指出,數智是以數學、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為基礎形成的新技術體系。“數學是上帝書寫世界的語言”,而數智實際上是用數學的方法加以物理的載體,極大地突破了人腦在某些方面的運算能力。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深度學習來獲取、創造知識。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發展教育和醫學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深挖教育本源,明晰融通才是學科發展方向。王辰介紹,由於醫學在教育體系中的特殊位置,目前國內有很多認識不充分的地方。王辰介紹,醫學是一個獨特、綜合、巨大的學科,其基礎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學科融通才是醫學教育的正道。
王辰強調:“學科是獨特的,不是獨立的;學科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學科是融通的,不是隔絕的;學科一定是協同的,不是掣肘的。”學科的核心特徵包括兩個方面,即其功用和人才隊伍。
王辰認為,醫學衞生健康事業應是居核心、主流地位、最富於宗旨性的社會事業,不是輔助性、支撐性、服務性、居旁流地位的社會事業。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越高,醫學包括醫學教育就越居於社會主流地位。數智技術要首先應用於醫學,服務於民生福祉和經濟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