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忠賓:以“人工智能+X”引領創新人才培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3 21:31:08
來源:新華網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忠賓:以“人工智能+X”引領創新人才培養

字體: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 11日,以“數智賦能未來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北京舉辦。

  上午場次圓桌對話由新華網教育副總編輯商亮主持,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彭木根,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忠賓等共同圍繞《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的挑戰與應對》話題展開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王忠賓&&,中國礦業大學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人工智能交叉學科,建設人工智能研究院,新增了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相關專業。堅持以“人工智能+X”引領創新人才培養,支持優勢學科建設具有礦大特色的微專業群,開發人工智能系列化課程,並且已和科大訊飛、華為等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完成了校內通用AI平台的部署落地。

  在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過程中,高等教育既迎來了發展機遇也面臨着不少挑戰,王忠賓&&:“一是關於教育理念重構的挑戰。在AI賦能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義人的知識和能力價值,數字素養、協作溝通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複雜問題解決能力、人機協作能力等將成為新時代人才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二是關於教師綜合素質的挑戰。教師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知識和技能,並能將其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學過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刻,引導學生增強新時代人才的核心能力。三是課程內容和專業設置優化調整的挑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既要充分體現人工智能元素,又要避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為了培養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拔尖創新人才,也面臨傳統優勢專業和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如何交叉融合等問題。”

  談及人工智能如何改變高等教育,王忠賓認為,這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革新上。“我校2024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人工智能基礎類課程(3學分)為全校通識必修課,同時要求各專業開設信息類專業大類基礎課以及AI+課程。”他進一步解釋道,“同時,借助人工智能輔助教學方法,採用在線教學平台、智能輔導工具等,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同時培養學生的數據思維、創新能力、知識遷移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我校大力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通過與人工智能新知識、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

  在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方面,中國礦業大學同樣不遺餘力。“我們緊密對接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重視人工智能關鍵技能的培養,將相關知識和技能納入課程體系,培養學生掌握數字技術、數據分析方法和工具,以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能力需求。構建以産業需求為導向的項目式一體化實踐創新育人體系,統籌推進實習實踐、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創新創業訓練、學科競賽、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於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提升在線教育的質量與效果,王忠賓給出了具體而詳盡的解答:“一是可以利用AI的超強搜索、資源整合以及自動生成能力,幫助教師提升數字化教學質量。二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表現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為學生推送學習資源,制定學習路徑,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三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學生提供在線答疑與輔導,實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四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充分挖掘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數據,並對這些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從多個維度做出評估,然後有針對性的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給出合理性建議,從而幫助教師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

  在談到高校教師需要具備的教學技能和知識時,王忠賓&&:“高校教師需要具備人工智能的理念和意識,掌握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識,並能夠將其融入教學中。同時,他們還需要具有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工具傳授知識、培訓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對於人工智能時代教師的培訓與發展,王忠賓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應該以提高教師人工智能教育教學實效為導向,採取專題學習、案例分析、實訓演練、創新論壇等多元化模式,提升人工智能時代教師的教學教學能力。同時,基於數據驅動的培訓需求分析,我們可以為每位教師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能力提升支持。”他透露,學校將“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定為2024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的關鍵詞,並開展了一系列相關培訓活動,以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糾錯】 【責任編輯: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