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2 18:29:51
來源:新華網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

字體: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 11日,以“數智賦能未來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原副部長級專職委員管培俊等出席活動並致辭。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游森,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李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孫芙蓉,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松,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作主旨演講。全國各地知名高校代表、中小學書記校長代表,以及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圍繞教育政策改革、教育發展趨勢、人才培養創新策略,以及新形勢下教育未來方向等熱點議題,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共同為教育強國建設獻計獻策。

  俞偉躍以《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為題進行主旨演講。

  “對教師隊伍建設而言,2024年是極為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裏,教師隊伍建設取得多項新進展:黨中央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新部署;弘揚教育家精神形成新局面;師德師風建設取得新突破;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實現新升級;教師隊伍管理改革得到新深化;教師地位待遇實現新提升。”俞偉躍用六個“新”概括了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的顯著進展。

  “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教師隊伍面臨新形勢、擔負新使命。”俞偉躍認為,教師隊伍建設面臨如下新形勢:

  教育的“三大屬性”對教師隊伍發展定位提出新要求。“要把握好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深刻認識教師隊伍是教育強國的第一資源,關係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深刻認識教師隊伍是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力量,關係到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的基本問題;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是關係到高水平自立自強的關鍵問題,所以要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對教師能力素質提出新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教師綜合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教書育人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還需持續提升。”

  人口變化新形勢對教師資源配置提出新要求。“教師隊伍要着力破解結構性、區域性、階段性短缺的難題。”

  教育高質量發展對教師治理體系提出新要求。“教師培養層次還需要提升,師範院校布局結構還需要優化,教師研學體系還需要健全,教師入職門檻還需要提高,教師管理評價改革還需要強化,教師地位待遇還需要進一步保障,讓更多樂教、適教、愛教的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

  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對教師應對技術變革提出新要求。“要主動擁抱新技術、運用新技術,不斷提高人機交互能力、數字思維能力,並能抓住人工智能給教育帶來的新機遇。”

  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對教師國際化提出新要求。“亟待搭建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加豐富的教師交流合作平台,在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貢獻中國教師隊伍建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樣板。”

  圍繞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俞偉躍&&,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將做好以下工作:

  在“教育家精神引領”上下功夫,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構建日常浸潤、項目賦能、平台支撐的教師發展良好生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形成教育涵養常態化、日常監管規範化、考核評價科學化、違規懲處嚴格化的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良好局面。

  在“教師教育質量提升”上下功夫,提高教師教育層次,健全高水平綜合大學、師範院校等共同舉辦,高校、研訓機構、中小學協同共育,職前職後一體化的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完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深化“國培計劃”精準培訓改革,實施“中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計劃;實施“職業教育工匠之師培育行動”,提高“雙師”素養;健全高校教師發展服務體系,加快打造高校一流教師隊伍。

  在“教師治理現代化”上下功夫,優化各級各類學校師生配比;提高教師准入門檻;深化“縣管校聘”改革;擴大“銀齡計劃”規模;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補充;深化教師崗位、職稱、評價改革,持續推進“破五唯”,激發教師活力。

  在“教師權益保障”上下功夫,健全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加大教師工資待遇常態化監測;提高中小學教師教齡津貼標準,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完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加強鄉村教師住房保障;持續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加大優秀教師選樹表彰和宣傳力度,社會公共服務“教師優先”。

  在“技術賦能教師發展”上下功夫,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探索數字賦能大規模因材施教,創新型教學的有效途徑,升級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教師數字化治理水平。

  在“高水平教師國際化”上下功夫,謀劃成立全球教師發展學院,加強國際教師教育人才培養;加大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力度;積極參與教師國際標準制定。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