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堅持“以我為主 為我所用”原則 以數智化轉型推動高校學科建設-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2 18:23:34
來源:新華網

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堅持“以我為主 為我所用”原則 以數智化轉型推動高校學科建設

字體: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 11日,以“數智賦能未來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原副部長級專職委員管培俊等出席活動並致辭。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游森,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李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孫芙蓉,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松,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作主旨演講。全國各地知名高校代表、中小學書記校長代表,以及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圍繞教育政策改革、教育發展趨勢、人才培養創新策略,以及新形勢下教育未來方向等熱點議題,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共同為教育強國建設獻計獻策。

  任友群在《以數智化賦能高校學科建設》演講中&&,“在邁向教育強國的征程中,數字化轉型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高等教育界一直在積極探索信息化、數字化、數智化等功能如何更好地服務於教育目標。”

  任友群回憶説:“20多年前,我就在大學裏做信息化的工作。90年代末,大學裏剛開始裝備投影儀時,為了讓老師們接受這一新事物,學校甚至&&政策鼓勵使用。然而,當老師們習慣了PPT後,有時又會過於依賴它。如今,我們迎來了人工智能和ChatGPT時代,這類似於當年推廣PPT和Email,又一輪新工具的到來,需要我們再次適應和跟進。”

  人工智能是可以深度融合和滲透至各個學科的全方位、引領性的催化力量。任友群&&,“高校要擁抱數智時代,以數智力量推動高質量學科建設。制定富有學校特色的學科發展戰略,升級基礎學科,布局新興學科,建設交叉學科。整合現有學科資源,放大已有學科的優勢,以數智化引領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傳統學科在理論創新、研究範式、數據處理、技術應用等方面不斷轉型升級,煥發新生。”

  山東大學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學校依託人工智能,探索出一套具有創新性、示範性、引領性的融合模式,發揮人工智能在學科建設中的集聚效應,建立以重大問題為中心的學科交叉匯聚引導機制,激發學科之間的創新火花,重塑高質量學科體系。高質量建設國家示範性學科交叉中心,充分發揮“數據科學”“人工智能”“信息工程”等新興學科的催化劑作用,打造“數智人文和中華文明”“智慧治理”“智慧工程”“大健康前沿交叉”“智慧海洋”“數智空天”等分中心,形成交叉學科培育、交叉高層次人才培養、交叉科研新模式。

  任友群&&,“人工智能在實際應用中面臨着一系列挑戰。例如,哪些人工智能工具已經成熟到可以讓學生廣泛使用?如果每個學校都自行開發人工智能工具,其算力和算法的科學性如何保證?教師如何提升自身以適應這一變革?此外,整個學校的治理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對於像山東大學這樣擁有十萬人左右的高校而言,無論治理模式還是手段和方法均需對原有傳統方式進行變革。”

  任友群進一步指出:“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範圍還相對較窄,這既受其能力限制,也與學校決策者的成熟度有關。同時,應用層次相對較淺,信息孤島問題依然存在。儘管我們20年前就開始談論消除信息孤島,但孤島還是存在,不是完全沒有。此外,也引發了更多的安全和倫理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與傳統學科的關係,不是人工智能挑戰、衝擊傳統學科,而是二者交叉融合、雙向賦能。任友群介紹,“在學科交叉中心的框架下,依託人工智能,山東大學做強數學學科,聯動金融數學和密碼學應用學科,建設數學與數據科學分中心,布局人工智能數學基礎、金融數學與金融科技、密碼技術與數學理論交叉等學科方向;布局通用智能學科方向,通過人工智能與數學等領域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背後的數學原理與機制。”

  此外,山東大學考古團隊利用數智技術,與出土文物“對話”,解密文物背後的文化故事。他們依託數智技術,對考古樣品進行無損、透視、高分辨、跨尺度3D掃描成像,對大量圖像數據進行訓練,自主學習分類鑒定特徵,為解決文物疑難鑒定任務提供新依據。

  “未來的數智時代充滿着可能,對大學教育教學和科研,服務社會的形態都會帶來一些比較大的變化。”任友群&&,“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是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深入探討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動大學的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