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游森:夯實教育強國建設基點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2 18:51:31
來源:新華網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游森:夯實教育強國建設基點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字體: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 11日,以“數智賦能未來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原副部長級專職委員管培俊等出席活動並致辭。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游森,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李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孫芙蓉,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松,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作主旨演講。全國各地知名高校代表、中小學書記校長代表,以及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圍繞教育政策改革、教育發展趨勢、人才培養創新策略,以及新形勢下教育未來方向等熱點議題,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共同為教育強國建設獻計獻策。

  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游森圍繞當前基礎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以及未來的重點工作進行了深入闡述。

  2023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1.1%,比2012年提高26.6個百分點,絕大部分孩子在普惠性幼兒園就讀。“我們用十年時間補齊了學前教育歷史欠賬,建立了覆蓋城鄉、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在較短時間內解決了有園上和上得起的問題。”演講中,游森從多個方面介紹了新時代基礎教育取得的成就、發生的格局性變化。相關數據顯示,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小學凈入學率、初中毛入學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超過世界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我國基礎教育普及水平總體達到世界中上行列。從服務經濟社會來看,既全面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服務支撐決勝脫貧攻堅,又保障各類群體平等入學、有力促進社會公平,還有效提升國民素質、為全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我們要認真總結,把我國基礎教育的傳統優勢發揚好、鞏固好。”游森&&,基礎教育基點的作用,一是體現在為學生個人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基”;二是體現在為社會普遍認同的行為規範、價值準則形成“築基”;三是體現在為職業教育轉型升級和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強基”。“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認識到新時期基礎教育地位作用提升到了嶄新高度,充分認識到基礎教育戰線使命責任前所未有,切實增強建設教育強國的榮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在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引領下辦強辦優基礎教育。”

  取得了成績的同時,當前基礎教育也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學齡人口規模結構的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以及數字時代都對基礎教育帶來的挑戰,都需要基礎教育戰線積極應對。游森&&,基礎教育領域要以量固本、以質圖強,努力實現量的合理增長,推動基礎教育“三段一類”普及水平持續鞏固提升,學位供給更加適應學齡人口峰谷變化需要,優質資源顯著擴大;實現質的有效提升,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落實,素質教育有效實施,輕負擔、高質量的教育教學體系更加完善,育人水平進一步提升;實現人民群眾滿意度的不斷提高,確保學校教育服務供給更加規範有序、豐富適宜、多元可選,學生升學渠道更加暢通,教育生態進一步優化;實現國際影響力的日益增強,確保基礎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不斷加強,優質品牌越來越多,基礎教育國際優勢有效發揮。

  針對未來基礎教育的重點工作,游森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具體舉措:一是抓根本,落實立德樹人。健全中小學校黨組織,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加強實踐教學,積極探索把思政課堂開在展覽館、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社會資源場所,努力打造“生活中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堂”,讓學生可看、可聽、可感知。廣泛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在廣大中小學生中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

  二是提質量,發展素質教育。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確保學生每天2小時綜合體育鍛煉時間,確保學校課間休息落實到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三是優布局,動態配置資源。堅持立足當前和着眼長遠相結合,建立學齡人口變化監測預警制度,優化城鄉學校布局,加強教育資源跨學段動態調整和餘缺調配,增強教育資源配置的前瞻性和精準度。

  四是擴資源,深化擴優提質。着力做大基礎教育優質資源“蛋糕”。以政府舉辦為主發展學前教育,進一步提升普及普惠水平。通過抬高底部、擴充頂部、均衡師資等措施,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盡快擴大普通高中學位資源,辦好縣域高中。加強孤獨症兒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相關學校建設。

  五是促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深化“雙減”改革,常態化加強基礎教育規範管理,促進學校減負提質增效。有序推進中考改革,突出立德樹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堅決糾正唯分數唯升學現象。探索高中教育職普融通改革,推動綜合高中建設,提供多元化成長成才渠道。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大力推進家校社“教聯體”建設,通過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加強館校協作、醫教互促、體教互融、家校互動、社教同頻、警校同步,共同破解學生成長中的突出問題,營造健康成長良好環境。

  六是守底線,強化校園安全。加強校園智慧安防建設,增強人防、物防、技防能力,維護校門口安全和學校周邊秩序。完善學校安全管理和風險防範的各項制度,加強學生安全教育,提升師生安全意識和學校安全管理水平。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