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科技築基 智啟未來”科技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分論壇成功舉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12 12:23:39
來源:新華網

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科技築基 智啟未來”科技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分論壇成功舉辦

字體: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 11日下午,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科技築基 智啟未來”科技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楊銀付在致辭中&&,“數智技術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了顯著影響”,主要體現在四方面:首先,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教育資源的數字化,使大規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成為可能;其次,數字化轉型,如翻轉課堂等手段,推動了教育領域的大規模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第三,數智化技術提升了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和管理的智能化,助力以全面發展取代單一評價標準,並推動教育治理現代化;第四,數智化正促使學校形態變革,推動無邊界學習和終身學習體系的形成,實現學習社會化的目標。

  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三級職員周德進在致辭中&&,中國科學院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積極開展創新成果、科研進展的公眾傳播工作,弘揚科學精神,發展科學文化,通過組織羅梭江科學教育論壇等活動,分享傳播國際先進的科學教育理念,促進科學教育資源和科學教育需求對接。他&&,希望在新華網教育論壇上有所收穫,也希望與新華網攜手為共同推進科學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新華網黨委委員、首席信息官姚予疆在致辭中對論壇提出三點期望:一是強化論壇的凝心聚力作用,使其成為數智時代多元智慧的交融高地;二是彰顯論壇的引導價值,在數智賦能未來的征途中擔當思想的引領者;三是發揮論壇的前瞻洞察效能,在人工智能與教育行業的融合發展中把握先機。他指出,十五年的新華網教育論壇依然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快速成長、充滿活力的少年,新華網將努力把教育論壇辦成教育行業內具有影響力、強大傳播力的政策、智慧、思想交流分享的盛會。

  主旨演講環節,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昌宏在《以教育數字化推進基礎教育均衡化的四川實踐與探索》主題演講中提出了四川未來的四大規劃方向:一是致力於實現全域覆蓋,打造便捷、可及、公益的基礎教育優質資源遠程共享體系;二是推動&&創新升級,重塑師生的課堂體驗,實現人機共創學科教學;三是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實施新一輪的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計劃;四是加強機制保障工作,形成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教育新生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如平在題為《教育強國建設需抓牢三個“點”》的演講中&&,教育強國建設首先要抓牢“着眼點”,即恪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全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其次要抓牢“着力點”,即聚焦普及、結構、質量、公平四大方面,加快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第三要抓牢“着手點”,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打造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提高教育對外開放水平。

  論壇現場,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小學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李翊作題為《培養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科技少年》的主旨演講,他&&,應注重孩子全面信息科技素養提升,包括領域多樣性探索、思維能力培養、激發學習動力及拓展未來視野,以實現融合式、探究式學習,並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新華網還聯合廣州大學共同發布《中國高校數字技術創新指數(2024)》,以此洞察高校在數字技術領域的創新實力與發展趨勢。廣州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黃琼宇介紹,《報告》旨在運用大數據思維與分析方法,全面評估中國高校在科技創新,特別是數字技術創新方面的能力及發展趨勢。

  下午首場圓桌由新華網主持人劉燕主持,北京市豐台區委教工委書記、豐台區教委主任楊曉輝,天津市河東區教育局局長於曦,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副局長李保雪圍繞《數字化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區域特色打造》進行討論。

  楊曉輝介紹了北京市豐台區推進數字教育戰略的相關舉措,主要包括營造數字化場域環境、加強教師數字化培訓、構建學生數字知識學習課程等。對於數字化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他認為應抱持積極但謹慎的態度,逐步探索。於曦分享了提高教師數字素養水平的思考:學會使用,即通過設計任務驅動教師學習新技術;匯集共用,即通過教研聯動整個教育系統,提升教師運用水平;智慧應用,教師掌握技術後,與課堂教學、師生溝通深度融合,整體提升教育質量。李保雪介紹了河北省保定市在推進數字轉型過程中的相關舉措。他&&,“我們打造了中小學的數字教材&&,搭建了保定市智慧教育&&,主要目的就是給我們更多的老師,包括邊遠的縣區老師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

  下午第二場圓桌對話由新華網教育事業中心副總編輯商亮主持,北京一零一中黨委書記、校長熊永昌,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李曉輝,同濟大學本科生院院長、新生院院長(兼)吳志軍圍繞《貫通式教育模式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踐》進行討論。

  面對貫通式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過程,熊永昌認為,人的成長成才不是割裂的,本身應該是貫通的。對於天賦高、成長速度快的學生來説,貫通性尤為重要,但需要重視知識連續性的問題。針對在初高中階段,學校如何識別並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李曉輝用“三個有、一個能”來概況,“從發現到培養,最後成為有興趣、有天賦、有志向,能自律。”吳志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要加大培養學生專業興趣擴展、培養能力;打造更多課程、制定學習計劃等,覆蓋從高一到高三整個全過程,這也是貫通培養一直在不斷做的一些嘗試和探索。商亮介紹了新華網在科學教育等方面與教育部相關司局、中國科協等單位合作的舉措和成效。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