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尤應壯志在 薪火相傳照未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28 09:10:49
來源:新華網

耄耋尤應壯志在 薪火相傳照未來

字體:

  教育家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傳統師道文化,同時也展現了新時代教師的精神風貌。正逢第40個教師節,新華網聯合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推出北京優秀教師實踐案例,用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敘述,分享北京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們的從教經歷和他們對“教育家精神”的深刻理解。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業成功之本,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應該是鑄造一名教育家的根基。”談到教育家精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退休教授方華燦這樣説。1948年,方華燦考入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機械系,次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自那時起,他堅定“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75年來始終如一,矢志不渝。

嚴於從教 立德樹人開花結果

  1952年,方華燦初入清華大學執教,應學校要求開設新專業課,他開始了自己的“過教學關”之旅。不懂俄文,他就去學“速成俄文”,現學現譯俄文資料;來不及編寫全書,他就編油印活頁講義,自己刻臘板,邊編邊刻直至深夜,第二天清早再用油印機趕印,拿到教室時仍留有油墨香味,學生稱之為“油墨香”來了;沒講過課,他就一個人對着墻壁反復默講,再在教研室內試講,直至自己滿意了再上講堂。

  直到今年,在給學生作“海洋油氣能源轉型中的新能源”講座時,94歲高齡的方華燦老師依舊自己動手製作課件,並反復修改,“面壁”之後才走上講堂,他始終鞭策自己要過“教學關”。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傳承母校的從嚴治學、從嚴治教理念,對自己和學生都嚴格要求。”方華燦講課時,若遇學生遲到,必須交出書面檢討。指導研究生時,要求學生的論文不能有一字一句差錯,他常對學生説:“科研是極其嚴肅的工作,不可有絲毫的馬虎大意。”

  現在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任教的高德利和徐春明兩位教授分別於2013年和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根生和張來斌兩位教授分別於2015年和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四位都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土生土長”、學校自己培養出來的院士,張來斌還是方華燦所指導的碩士生。

培養人才 追求卓越勇於創新

  1964年,我國發現大港油田,並查明它與渤海裏的油氣田相連,石油工業部決定“下海找油”。方華燦聽了動員報告後深受鼓舞,決定將研究領域從陸上石油礦場機械轉向海洋石油裝備,為祖國建成一流海洋石油行業培養新型人才而努力。

  先是開新課,當時沒有教材,他就自己編寫出版了《海洋石油鑽採裝備與結構》教科書,建立了國內高校中第一個海洋石油鑽採設備研究室,招收了國內第一批海洋石油裝備的研究生。方華燦及其團隊以“海洋石油鋼結構的疲勞壽命”為科研方向,建立了模糊概率斷裂力學新學科分支,出版了《模糊概率斷裂力學》《海洋石油鋼結構的疲勞壽命》《冰區海洋石油鋼結構工程力學》《冰區海上結構物的可靠性分析》等專著,並獲得了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科技進步獎10項。

  與此同時,他們研製成的“冰區海洋石油&&服役壽命及可靠性評估”計算軟體,用以評估&&剩餘壽命,使眾多&&得以延長服役年限,多産出油氣,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自強不息 仁愛敬業甘於奉獻

  自投身教育事業以來,方華燦始終堅守初心,勇擔教師使命。當系裏新課程無人承擔時,他挺身而出,講授“專業英語”及“機械可靠性工程”;為推進雙語教學,他編撰《Mechanism Design》英文教教材,助力“機械原理”創新。

  1996年,方華燦退休,又被聘為機械系教學專家組組長,此間,他編寫出版了《論高等學校課堂教學》,幫助年輕教師講好課。2011年,方華燦辭去專家組工作後,繼續深耕海洋石油領域,在八十歲時,出版了《海洋石油工程》上、下兩冊;在九十歲時,出版了《方華燦文集---海洋石油裝備進展》。

  方華燦深懷對下一代的關愛,著書《寄語大學生》傳遞智慧,為研究生開設“海洋石油裝備新進展”講座,傾囊相授所感所得,他以滿腔熱情、堅守育人初心的教育家精神,為教育事業奉獻不已。94歲高齡的他,在育人之路上依舊步履堅定。(張勁)

  躬耕教壇與沙海 至誠報國的“沙漠園丁”

  潛心育人傳薪火 做教育家精神的堅定踐行者

  以科教為燈 為學生點亮人生出彩的光

  “師者之師” 篤行致遠

  科技與藝術的完美融合:為冬奧健兒披上國産“戰衣”

  與“林”相遇 不負“芍”華

  胸懷抱負做學問 科研育人潤無痕

  創新“多師協同”教學模式 引導師生在教師探索實踐中成長

  樂教愛生 搭建向善至美的心靈橋梁

  三尺講&三寸筆 數載風雨一生心

【糾錯】 【責任編輯: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