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持續資助420名貧困學子 “公益爺爺”李一飛點燃生命之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14 09:33:44
來源:中國青年報

32年持續資助420名貧困學子 “公益爺爺”李一飛點燃生命之光

字體:

  病榻上,96歲的雲南省軍區昆明第三離職幹部休養所離休老幹部李一飛十分虛弱,罕素琴握着他的手,流着淚一遍遍呼喚他。閉着眼的李一飛艱難地吐出一個“好”字。

  罕素琴是李一飛資助的學生。

  1992年以來,李一飛通過雲南希望工程累計捐款114萬餘元,資助了雲南420名少數民族貧困學子,是雲南希望工程發展史上捐贈持續時間最長的個人捐助方之一。8月1日,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授予李一飛“雲嶺楷模”稱號。

  獲悉這一消息後,李一飛資助過的學生紛紛來信來電,通過團雲南省委和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向李一飛轉達敬意和感謝。8月6日,部分學生代表到醫院探望李一飛,並帶去了420名受助學生的集體感謝信。信中寫道:“這份榮譽不僅是您對黨忠誠的肯定,更是對所有雲南希望工程受助學子的巨大鼓舞。”

  “是爺爺讓我找到了人生價值。”罕素琴來自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那裏鎮,家境貧困的她2002年讀小學二年級時開始接受李一飛的資助。高三時,村裏人都勸她放棄讀大學,她把自己的迷茫和困惑寫信告訴李一飛,李一飛分析了她學習上的短板,並給她寄去資料。

  在李一飛的鼓勵和建議下,罕素琴考入雲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畢業後就職於普洱市第二人民醫院。2017年6月,罕素琴獲得“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棟樑獎。她説:“爺爺是我的主心骨,因為他,我才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與罕素琴一樣,雲南中醫藥大學在讀本科生王國泰也把李一飛看作“一生中的貴人”。

  王國泰的家在大理州洱源縣的一個小鄉村。8年前,一次大型山洪泥石流席捲村莊,房屋、良田均遭毀壞,在政府的幫助下,全村渡過了難關。2020年,王國泰和哥哥一起考上大學,他們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支持的同時,也獲得了李一飛的資助。

  第一次與受助同學去看望李一飛時,王國泰踏進家門看見,又窄又小的房間裏燈光昏暗,傢具陳舊,縫縫補補的沙發上堆滿了東西。“那一刻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王國泰説,“爺爺的清貧與我想象的捐資助學‘有錢人’格格不入。”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震撼。

  李一飛是江蘇武進人,1983年離休前曾擔任昆明軍區營房部副部長。1992年5月27日,李一飛被《人民日報》上希望工程為一名上不起學的大別山女孩籌款的案例觸動,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匯去了200元。中國青基會將這筆款轉到了團雲南省委希望工程辦公室。

  這一年,雲南希望工程推出了“百萬愛心行動”,一對一結對資助貧困兒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是雲南實施希望工程的第一個縣,該縣3000多名孩子成為雲南希望工程最早救助的一批孩子。浪堤鄉娘普小學的哈尼族孩子馬克仰是其中之一,李一飛的捐款幫助他讀完了小學。

  此後,李一飛每年都從工資裏拿出一部分錢資助貧困學生。他給每個受助孩子寫信,並在信中附上郵票,讓孩子們回信時使用,不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

  從信中,李一飛獲悉孩子們缺乏文具後又給每個受助孩子寄去了愛心書包。書包裏有各學科的作業本、鉛筆盒、新華字典、橡皮、尺子、家庭疾病防治手冊、農業技術書等。一個書包有3公斤重。

  李一飛年輕時因工受傷,造成腰椎骨折,被鑒定為二級傷殘,多年來要靠護腰托才能走路。但在義務擔任雲南青基會監察委員時,他忍着腰托摩擦帶來的疼痛,到雲南30個縣區、80個鄉鎮、145所鄉村學校看望受助學生,監察希望小學建設工程質量。孩子們都把這位彎着腰、駝着背走路的老人稱為“公益爺爺”。

  隨着雲南希望工程資助模式的轉變,李一飛從資助小學生轉為資助大學生,並於2011年開始,專門資助雲南中醫學院(現雲南中醫藥大學)學生。

  李一飛有3個大紙箱,裝着受助學生和家長寄來的1000多封信。他給每一封信編了號,並標注了學生的基本信息。

  “這些信件,記錄着雲南希望工程的發展歷史。”雲南青基會工作人員趙珂熳説,“李一飛所做的公益是有思考有行動有堅持、符合時代需要的一種公益。”

  32年來,每次收到李一飛的捐款,雲南青基會的工作人員都忍不住落淚。

  為資助這些學生,李一飛節衣縮食,總穿一件舊工作服,或者兒子的舊衣服,穿了七八年的皮鞋磨破了也捨不得換。他自學了家電、水暖維修等技術,家裏用的東西都是自己修修補補,連瓷盆等都自己補;傢具也是20世紀80年代離休後購置的。他的兒子下崗後一直在打工,至今沒有穩定收入。

  李一飛從不向幹休所提要求。幹休所的醫生鐘聲説,李一飛的助聽器時間長了不好用,買助聽器可報銷一部分,但他聽説要1萬多元,立即&&不要,“給國家省點錢”。2021年,李一飛因營養不良貧血,醫生建議他買鴿子蛋補補。但他捨不得,把鴿子蛋換成了便宜的雞蛋。

  但李一飛對學生總是很慷慨。受助學生白旭高一時和媽媽來昆明的醫院看望李一飛,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離開時,李一飛從枕頭下掏出400元,她們堅決不收,李一飛拖着病體追到電梯口,硬把錢塞給了她們,説來一趟不容易,開銷大。進到電梯後,白旭和媽媽抱頭痛哭。

  受助學生李嬌小學畢業時,一個人坐了一天一夜的車來昆明看望李一飛。李一飛帶她去圖書館,還給她買了學習用具;受助學生曹紅梅初二時查出患先天性心臟病,六神無主的父母寫信告訴了李一飛。李一飛立即與雲南青基會&&,安排她到廣州一家醫院免費做了心臟手術。“是爺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曹紅梅説。

  每次雲南中醫藥大學的受助學生來看望李一飛,他都留同學們吃飯。李一飛燒得一手好菜,他包的餃子讓大家回味無窮。有學生説:“那餃子的香氣,無比溫暖。”

  雲南中醫藥大學在讀研究生段鳳梅發現,“爺爺喜歡看地圖冊”。原來,由於年事已高,李一飛不能再去各地看望受助學生,只能通過看地圖冊了解這些學生的所在地。“每次離開爺爺家,他把我們送到門口,那依依不捨的眼神讓我們心疼。”段鳳梅説。

  目前在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實習的梁大雲,一直記得李一飛窗&上兩盆修剪得很整齊的綠植,盆裏沒有一棵雜草。“我們就像窗&的綠植,在爺爺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在梁大雲看來,“爺爺就是一個港灣,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能感受到溫暖。”

  兩年前,李一飛向幹休所遞交了和雲南中醫藥大學簽署遺體捐獻協議的批准申請報告,&&要為醫學事業作出更多貢獻。此事在雲南中醫藥大學引起了強烈反響。

  “我對爺爺的大義之舉敬佩不已。”王國泰説,在李一飛的感召之下,他積極參與志願服務,並結合專業優勢,帶領學校的志願者在社區、高校開展中醫藥志願服務,個人累計服務師生超兩萬人次,服務時長超600小時。

  “爺爺就是一束光,指引着我前行。”如今,已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卡場鎮人民政府工作的曹紅梅説,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要以李一飛為榜樣,盡力幫助他人,“爺爺照亮了我,我也應該將這束光傳遞下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