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1日電 日前,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耿卉和教務處副處長、商學院教授李季做客新華網2024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中央財經大學2024年招生計劃和人才培養等相關情況。

Q1: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中央財經大學的基本情況。
耿卉:中央財經大學是教育部、財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是國家“雙一流”建設、“211工程”建設和首批“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高校。
學校始建於1949年,創辦之初由財政部主管,是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創辦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財經院校,擁有鮮明的紅色基因、鮮亮的財經報國底色。
建校75年來,建立起以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學科為主體,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活躍在國家經濟領域主戰場的各級各類高素質人才,被譽為“中國財經管理專家的搖籃”。
近年來,中財大緊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趨勢,開設了金融科技、大數據英才班、跨校聯培項目和雙學位項目等新經濟和新工科融合的複合型專業。在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領域,中央財經大學不斷為財經領域做出貢獻,積極踐行着“為國理財,財經報國”的理念。
Q2:學校今年招生政策以及錄取規則是怎麼樣的,有否變化?認可哪些加分政策?
耿卉:中財大2024年本科招生政策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1.招生總計劃量“穩中有增”,今年總招生計劃比2023年增加了30個,在全國多數省份有增量,為優秀學子提供更多上好大學的機會。
2.優化了專業投放結構,2024年招生專業共設15個大類和21個專業,專業大類的設置非常精細和規範,每個大類包含的專業一定是屬於同一學院,且包含的專業數不超過4個,都是相近或相似的專業,專業分流時不存在同一大類冷熱專業差別明顯的情況。另外我們還有21個專業是直接單列招生的,考生報考直接到專業,招生專業計劃的設置非常清楚。
3.新增3個跨校聯培項目和2個雙學士學位項目,2024年啟動首次招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設置的“金融科技+計算機”,與北京理工大學聯合設置的“人工智能+稅收”“人工智能+保險”,都是單列專業招生,每個專業計劃30人,總共90個,在全國絕大部分省份都有投放,把跨學科交叉複合培養項目的學習機會給到全國不同省份的優秀學子;另外新增“供應鏈管理+經濟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統計學”雙學士學位項目,還有21年啟動招生的“統計學+金融學”雙學士學位項目,都是大類招生入校後選拔。
4.選考科目限制少,2024年是高考改革省專業對應新的選考科落地之年,中財大僅有三個專業(類)限選物理+化學,分別是統計學類、數學類、計算機類,另有7個專業(類)限選物理,其餘大部分專業不限選考科目,備受考生和家長關注的金融學專業今年將單列專業招生,不限選考科目,為考生提供更多報考的選擇和機會。
5.在錄取政策上,依舊堅持零退檔:對於服從專業調劑且沒有專業其他受限性條件的進檔考生,原則上予以錄取,提檔不退檔。
零極差:學校對進檔考生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根據投檔成績和專業志願,由高分至低分順序錄取並分配專業,各專業志願之間不設級差。投檔成績相同的考生依次比較專業志願順序、數學、外語、語文單科成績。
加分一加到底:學校在提檔及專業錄取時認可教育部和各省(區、市)教育主管部門審定的全國性政策性加分,總分值不超過20分。
零調劑:在採用“院校+專業組”投檔模式的高考改革省份,繼續實施專業志願滿足的優惠政策,具體可諮詢學校招辦或各省招生組。

Q3: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舉措?有哪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李季:根據國家對拔尖創新人才需求的新形勢,學校設立了多個人才培養實驗項目,着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這些實驗項目包括:
數字經濟時代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班:基地班依託國家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而設立,從全校大一學生中擇優選拔組建,着力培養中國未來經濟學家。
“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實驗班:分別是經濟學(數理經濟與數理金融)、金融學(國際金融與公司理財)、財政學(財政理論與政策)。實驗班的師資力量雄厚,匯集了眾多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培養模式與國際係科直接接軌。
“統計學-金融學”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是北京市首批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項目。該項目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和實際需求,將統計學與金融學深度融合,培養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統計+金融”複合型人才。今年學校還新增了“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統計學”“供應鏈管理+經濟統計學”兩個新的雙學士學位項目。
許國志大數據英才班:學校與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簽約設立“許國志大數據英才班”,共同培養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人才。英才班以我國運籌學家許國志先生命名,致力於培養在經濟、金融和企業管理領域引領未來行業發展的大數據頂尖人才。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校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共同開設了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貿易/金融風險管理),採取“4+0”合作辦學模式,旨在培養在國際經貿和金融領域具有顯著競爭優勢的國際化、創新型、複合型人才。
此外,還有一些各學院在第二課堂中開展的項目制的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如會計學院“科研創新孵化班”,商學院“大數據菁英班”,政府管理學院的“國際組織人才實驗班”,中國財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新市場財政學實驗班”,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互聯網與數字經濟拔尖人才培養項目”等,都注重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分類引導,幫助學生進一步成長為行業和學科向上向前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Q4:跨領域的高校合作已經在很多學校之間開展了,咱們學校現在和其他高校有哪些合作,後續是如何規劃的?
李季:2024年,中央財大共有4個跨校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面向高考招生。中財大與北航、北理強強聯合,新設立了三個複合型交叉人才聯培項目:與北京理工大學聯合招收“人工智能+保險” 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人工智能+稅收” 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招收“金融科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都是2024年首次單列專業招生的專業。除此之外,2022年開始與北京外國語大學開展“金融學+英語”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
未來,學校會與這幾所高校深度合作,借助各自的學科優勢和教學資源,將這四個聯合學位項目做實、做精,做出特色,服務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同時,還會進一步擴大合作高校的範圍,對更多專業進行升級改造,促進複合型人才培養。
Q5:學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有什麼樣的特色和舉措?如何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李季:中財大非常重視老師和學生的國際化培養。目前,學校已經與涵蓋世界五大洲的高校、政府機構、跨國企業等200余家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為同學們提供赴國際組織實習任職的機會很多。每年來校訪問和講學的外籍專家和教師達到500餘人。相關專業也積極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了多個注重提升學生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實驗班,包括政府管理學院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實驗班”,財政稅務學院的“全球稅收治理菁英班”,還有前面提到的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合作的“金融+英語”聯培項目。
此外,為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能力,學校設立了多層次、分類別、多渠道的海外交流項目,有3+1+X的學位項目,有學年的訪學項目、有一學年或一學期的交換學習項目,還有短期的學術交流和研習項目等。每年通過這些項目赴海外學習交流的學生有600餘人。學校設置了學生海外交流資助專項資金,支持和鼓勵學生赴海外知名高校進行交流學習。
Q6:請您介紹一下學校的就業和深造情況?
耿卉:我校近年來畢業生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高位穩定,本科生升學深造方面,特點是渠道寬,去向好,國內升學位率居財經類院校前列,近五年保送清北等國內頂尖院校的人數領跑211高校。
畢業生就業流向特色鮮明,一是行業優勢明顯,金融業佔比最高,穩定在五成左右;二是單位性質集中在國有企業,比例接近六成;三是就業地區以北京、江浙滬地區、廣東為主,其中北京就業比重穩居六成左右。
作為財經類高校的排頭兵,中央財大穩居全國高校選調生、中央機關及國家部委專項招錄工作前列。2021年,學校實現了所有省份定向選調與專項招錄全覆蓋,成為實現定向選調全覆蓋的財經院校,其中山東、安徽、河南、陜西等7個省份將我校定為優先批次定向選調序列,同時被13所中央機關及國家部委部門納入專項招錄高校範圍。
Q7:對有志於報考中財大的考生,想對他們説什麼?
耿卉: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央財經大學建校75周年。中財大等你榮耀而來,書寫“財經報國,財青強國”的新擔當。金秋九月,我們在中央財經大學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