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華網高考情報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新增人工智能招生專業 培養具有前瞻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2 10:04:22
來源:新華網

2024新華網高考情報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新增人工智能招生專業 培養具有前瞻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字體:

  新華網北京6月12日電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招生辦公室主任鄭健做客新華網2024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今年學校的人才培養優勢、招生變化、轉專業政策等情況。

 問題1:請您簡單介紹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基本情況?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雙一流”“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以及“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也是一所以工為主、石油石化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大學。建校70年來,培養了30位兩院院士以及一大批行業領軍人才和工程技術骨幹,被譽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搖籃”。

  學校學科專業覆蓋了石油石化工業的各個領域,石油主幹學科總體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

  學校成建制援建西南、西安、大慶等石油院校,為中國石油高等教育體系的建立、完善和發展作出貢獻;同時,石油大學師生和校友參加了新中國所有大型油氣田的勘探和開發,參加了幾乎所有大型石油化工廠的建設和運行。

  問題2: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色是怎樣的?

  本科教育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立校之本,也是學校堅持的優勢和特色。建國初期,以清華大學石油工程系為基礎,匯聚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等著名高校的相關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組建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學府——北京石油學院,這就是中國石油大學的前身。因此,包括學校本科人才培養的傳統、學號的編排規則等等,都保持着“清華”的影子,一脈相承。

  總結70餘年的辦學經驗,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引領,學校提出由“三型”、“三化”、“三性”構成的“三三三”本科教育培養體系,通過實施理科實驗班、本研一體班、人文素養班、微專業以及現代産業學院等,助力學生的全面化、個性化、最大化成長。為新中國石油工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30余萬優秀畢業生,他們中有兩院院士、戰略企業家、大學校長、英模人物等等,在祖國乃至全球的四面八方發光發熱。

  問題3:學校今年招生工作有什麼新變化?

  【新增專業】學校今年新增1個招生專業——人工智能。依託國家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平台,打通智能製造、智能感知、電子信息工程等多個相關學科專業,致力於培養具有前瞻視野和創新精神,在信息技術、油氣能源、工業軟體領域勝任智能信息處理、智能系統設計或智能應用開發的專業人才。同時近年來,新增了碳儲科學與工程、智能感知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等10個新工科專業,為優秀的學子提供卓越的成長平台。

  【全新方案】學校面向未來打造了2024版全新方案。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秉持“使命驅動、激發好奇、形成興趣、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全面構建以“學科專業新結構、學生成長新方案、協同育人新模式”為核心的新時代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深化學科融合、科教融合、産教融合,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2024年,所有專業按照學院以及學科整合開展大類培養;凝練學生未來發展所需的核心素養重構核心課程模塊;以OBE理念建立實驗教學與畢業要求的關聯矩陣;在專業教育環節落實2個國際教育學分必修要求等等,諸多改革與探索,目的就是為了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多元培養】學校目前開設有研究型的基礎學科拔尖基地、理科實驗班、本研一體化;有工程型的卓越計劃、産業學院、軟體學院;還有複合型的雙學士學位、微專業、人文素養班和輔修學位等一系列人才培養模式,全力打造實施一流的本科教育特色和品牌,採取進階式的跨學科學習成長路徑,為各類拔尖人才搭建成長成才“直通車”。

  此外,今年我校還新增一類培養模式改革——雙學士學位。該模式依託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博士點學科以及石油工程、工程管理兩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進行建設,配備雄厚優良的師資力量、教學條件、科學研究平台。“石油工程+工程管理”雙學士學位,2024年首次通過高考招收學生,學制四年,本科畢業並達到學士學位要求的,授予工學、管理學雙學士學位,兩個學位具有同等效力,不分主修和輔修。

 問題4:除了新增專業,今年學校的招生計劃與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呢?

  學校的工程學、化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環境與生態學、社會科學總論、數學等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化學、地球科學進入前1‰。學校有3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一流專業數量佔招生專業總數的80%左右。一流專業以及新工科專業招生計劃佔比約97%。

  2024年招生計劃的變化,一是學校的招生規模調增至4870,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滿足更多優秀學子“上好大學”的期待。二是學校將進一步優化優勢專業及考生報考率高的專業規模和各省的投放數量。

 問題5:學校在轉專業有哪些具體條件和要求?

  學校轉專業工作總體思路為申請無門檻、轉入有審核,呈現了“兩全一靈活”的特點,也就是轉專業時專業全覆蓋、年級全覆蓋;一靈活就是志願靈活不唯一。

  學校轉專業分為選拔轉和選課轉兩種類別。其中選拔轉主要包含學業優秀、學科專長、特殊需求轉專業;特殊需求轉專業主要考慮因身體或學業等方面原因,在原專業存在無法克服的困難;或因新高考改革選考科目不同,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而選課轉主要根據學生修讀擬轉入專業課程情況,滿足學分要求的即可申請轉入新專業進行學習。

  從轉專業數據來看,每年申請轉專業約400人,最終有近90%左右的成功率,約佔年級學生數6-8%。

  問題6:請您介紹一下學校的考研以及出國升學情況。

  我校是教育部直屬並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推免比例相對較高。目前學校共有11個博士後流動站,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學科領域基本覆蓋了我校現有的所有本科專業。成績優秀的本科生可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優秀碩士研究生可被推薦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經統計,2023年,學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數推免比例達21%,考研比例也在27%左右;此外,每年留學深造學生數約300人。總的來説,近半數的本科畢業生能實現自己的升學夢想。

  問題7:學校為學生在就業上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學校的就業有哪些特色優勢呢?

  學校全方位開展就業育人工作,開展“全程化、精細化、個性化”就業指導與生涯教育,構建“課程指導、專題輔導、實戰訓練”鏈條式就業指導體系、“測評、體驗、諮詢、輔導”一體化生涯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生涯發展力。同時建設多元的就業市場,精準組織高質量的校園招聘活動,每年3000余家高質量用人單位到校選才,80%的簽約畢業生通過校園招聘實現就業。近年來,學生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就業結構更加合理。

  一是簽約畢業生中,到世界500強企業就業佔比為49%,到國有企業就業佔比為58%,其中去往大家熟知的“三油一網”(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國家管網),佔簽約畢業生的22%以上;其他用人單位主要集中在中國建築、國家電網、中鐵股份、比亞迪、萬華化學以及海爾智家等企業。

  二是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約佔75%。

  三是畢業生對第一份工作的總體滿意度達98%,用人單位對學校就業工作滿意度達99%。

  問題8:請您介紹一下學校的校園生活情況。

  學校毗鄰“亞洲第一灘”金沙灘,校園面朝風平浪靜的唐島灣,背倚蒼翠雄偉的珠山山脈,校依山勢、海映山色、風景秀美,宜居宜學。目前,所有本科生就讀的唐島灣校區,與蔚藍的大海僅有一路之遙,完美地詮釋了何謂“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校區內設施齊備,浴室、直飲水機、自助洗衣館、集成快遞收寄中心等一應俱全。校區的三大食堂菜品種類豐富多樣,就餐環境舒適雅致。校園風景獨具特色,成為多部熱播劇的取景地。

  此外,學習之餘出了校門,交通也非常便利。學校北門的地鐵1號線將學校與青島核心區相連,乘坐地鐵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到達金沙灘、八大關、五四廣場等知名景點。

 問題9:請您為今年的考生在選大學和報專業方面給一些建議?

  一是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如果考生有明確的個人愛好或學科專長,那麼建議先考慮自己興趣或專長所在的專業,否則建議綜合考慮專業的優勢特色、就業情況、深造前景以及錄取位次等因素,在我校的招生專業中選擇適合個人發展的相關專業。不要盲目追求熱門專業,所填報的專業志願要有一定的“梯度”,也就是不要所有專業志願都過於集中某一方向。

  二是要認真研讀學校本科招生章程,並參考學校近幾年各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及對應位次,充分考慮。一般來説,如果考生的成績能夠達到上一年某一專業的錄取平均分對應的位次,那麼被該專業錄取的可能性較大。

  三是要用好用足志願填報政策。無論是專業+院校模式,還是專業組+院校模式,都請考生和家長慎重對待,合理選擇。如果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有興趣且分數合適的,可以考慮多填報或者靠前填報專業志願。同時注意所報專業是否對身體情況有限制或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是否有外語語種的要求、顏色辨識的限制等。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