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5日電 近日,以“匯聚強大動能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四屆教育論壇在京舉辦。當日下午,在基礎教育場次的圓桌對話環節,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白雪峰圍繞“如何找準孩子的特質進行有效的教育”進行了分享。
白雪峰認為,教育者首先要“相信”每位學生都是有特質的。
學校要給學生提供豐厚的土壤,讓學生自主成長,給學生嘗試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去發展各自的特質。他介紹,清華附中大力營造“讓每一位同學都能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成長”的文化,鼓勵同學去探索發現自己的特質,同時在導師及時專業地引領下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域,家校教育共同體的構建對良好教育環境的打造和教育支持系統的建設起着決定性作用。白雪峰認為,家校共育的前提是教師和家長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都能去承擔自己的責任,都能尊重成長的規律,“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別人,而是各自享受終身成長的樂趣。”
據悉,在清華附中,學校指導家委會組織家長成立了各種類型的終身成長共同體,家委會各部門定期組織家長開展自教育式主題學習活動。白雪峰介紹,“我們家委會的終身學習部通過組織家長讀書會、家長書畫社、清小鴨心理社等社團,給家長搭建了豐富的自主學習&&。我們認為家校協同育人只有在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圍中,才能給孩子創造出自主成長的機會,最終實現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共同成長。”
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課堂是主陣地。白雪峰認為,對拔尖創新人才進行培養,除了內在動力的激發和學術志趣的引領外,意志品質的訓練和正確價值觀的引領更加重要。“在做好思政小課堂和學科思政之外,我們特別注重構建有清華風度的大思政課課程體系。”白雪峰介紹,學校每年組織近1000名師生開展各類支教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智慧和汗水為大山裏的孩子帶去心靈和視野上的切實提升。“給別人一個夢想,給自己一份成長”,同學們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建設中成為建設者,在接班時成為接班人,支教是最好的勞動教育,更是入腦入心的思政教育。”
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白雪峰&&,拔尖人才培養的方式容易出現偏差,學校應該是植物園,不是莊稼地——老師應該是園丁,不要當農民,要讓百花齊放,小草有小草的美,大樹有大樹的用,學校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充足的陽光、水份和肥沃的土壤,給學生成長提供充分的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成長為最好的自己。“不要期望在大學甚至在中學階段就培養出拔尖創新的人才,我們能做的就是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提供及時而專業的指導,有的人成才早一些,有些人則是大器晚成,因為頂尖級的人才,一定是自主自發地按照他的節律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