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秒救”卡喉弟弟 學校急救課堂形式新內容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28 16:30:03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學生“秒救”卡喉弟弟 學校急救課堂形式新內容實

字體:

  在&頭小學,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記者 和冠欣 攝

 新聞內存

  北京已有35所急救教育試點校

  2021年,教育部組織首批150所學校參與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工作。北京共有5所院校入選,分別是: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和北京市商業學校。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名單,北京30所學校入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海淀區教科院&頭未來實驗小學等,覆蓋高校、職校和中小學校。

  身體前傾、雙臂環抱、握拳用虎口擊打上腹部……不到一分鐘,小學五年級學生謝韻昕就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讓弟弟順利吐出了卡在喉嚨裏的糖果,這一切得益於她在學校急救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名單,北京有30所學校入選。在北京的大中小學及幼兒園裏,更多人意識到了急救教育這堂“救命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頭小學 念著順口溜就把急救知識學了

  “繃帶卷手中拿,卷在上邊在下。環形兩圈在起點,加壓止血靠敷料。環形兩圈到終點……”在海淀區教科院&頭未來實驗小學的一堂急救課上,學校紅十字社團的“小紅豆”志願者兩兩一組,邊念順口溜邊做示範。

  隨後,在社團輔導老師潘森的指導下,學生們按照口訣提示,學習了受傷包紮、心肺復蘇等基本急救技能。

  這已經是學校開展“小紅豆教急救”活動的第6年。副校長王燕介紹,針對小學生認知規律,學校創新設計了“小帶小”的急救教育方式,學生通過打快板、念口訣等生動的形式,再配合教師的專業指導,將急救教育的種子播撒進更多孩子的心裏。

  “我們發現,相比於枯燥的知識講授,孩子們更喜歡讀順口溜,這也能幫他們快速有效地掌握急救技能。”王燕説,學校已有3名教師獲得“紅十字會救護師資證”,每學年培養約50名“小紅豆”,全校近500名學生都已接受急救教育,“我們開展急救教育,並不是鼓勵低年級的學生去救火救人,而是希望他們熟悉基本急救知識,提升應急救護意識。”pagebreak

 化大附中小學部 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學急救

  “有同學被食物‘噎’住了!快想辦法。”在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小學部(小關校區)課後服務時間裏,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護理專業2022級學生彭燁當起了“急救老師”。

  “面向小學生開展急救教育,要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我特意打造了一個小劇場,來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在培訓小學生時,彭燁和同學們特別注意使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

  “近年來,我們持續組織師生走進包括小學在內的多個場所,開展急救教育培訓。”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副院長於冠華説,學校護理專業的師資均來自於醫院護理一線,擁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老師們也都具有專業認證的急救培訓證書。“我們在護理專業選拔出理論知識紮實、實操技能優秀的學生,和專業老師共同組成志願服務隊,送教送培,開展急救教育。”

  作為北京唯一一家入選的首批學校急救教育省域培訓基地,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也在考慮將包括急救護理實訓室在內的專業設備面向中小學等社會單位開放。於冠華介紹,目前,學校的實訓室配備有滿足嬰幼兒和成年人訓練的心肺復蘇模擬人、氣道梗阻訓練模型、模擬AED(自動體外模擬除顫儀)、緊急傷口套裝、模擬燒創傷口套裝等專業設備。專業團隊打造的急救教育課程——《應急救助技術》也有望在線上&&面向社會開放。“我們盡可能將本校的急救資源與社會尤其是中小學共享,為提升整個社會的急救素養貢獻力量。”

  春江幼兒園 急救教育融入孩子日常生活

  在東城區春江幼兒園,急救教育融入了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裏。“急救教育的重點是引導孩子樹立安全健康的意識。”春江幼兒園業務副園長恒迪舉例,運動安全、交通安全、飲食安全都是幼兒園的教育重點。“我們會開展防震、防災、防火演練,班級會通過觀看動畫片、進行角色扮演等豐富的活動形式,引導孩子們了解基本的安全健康知識。”

  教育部在《第二批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工作指南》中明確了不同學段急救教育的內容和目標:

  學前階段,引導幼兒了解簡單急救常識,樹立安全健康意識;

  義務教育階段,使學生熟悉基本急救知識,提升生命安全和應急救護意識;

  高中教育階段,使學生掌握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高等教育階段,面向師生普及應急救護、防災避險知識與技能。

  成效顯

  學生“急救師”頻現

  “我們的孩子尤其是大班孩子,都知道如何撥打求救電話,知道求救時要如何組織語言。”春江幼兒園園長倪彥鵬説。

  得益於學校的急救教育,救命瞬間在更多地方上演。

  身體前傾、雙臂環抱、握拳用虎口用力擊打上腹部……用時不到一分鐘,&頭小學五年級學生謝韻昕就用專業動作,幫助弟弟順利吐出了卡在喉嚨裏的糖果。“發現弟弟説不出話時,我第一時間回想起老師教的急救方法。”謝韻昕説,在學校的急救課上,她恰好學過“海姆立克急救法”,還反復在假人身上進行過訓練,“這件事也讓我意識到,認真學習急救知識,關鍵時刻能救命,這很重要。”

  “學生的急救素養顯著提升。”於冠華也有同感。2022年,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護理專業學生李昂在街頭成功地幫助一名倒地男子脫險,當時李昂已經在學校學習了兩周的急救護理技術。國際關係學院的足球場也曾發生過驚險一幕。一名正在參加足球賽的男生突然倒地,出現呼吸衰弱、心臟驟停等症狀。關鍵時刻,現場觀賽的兩名大四學生迅速上前急救。施救學生覃貝爾和同學配合對倒地男生進行了心肺復蘇,一個做胸外按壓,一個做人工呼吸。另一名觀賽的學生從足球場旁的紅十字應急救護一體機中取出自動體外除顫器,對倒地學生除顫,直到他恢復意識。

 馬上訪

  讓孩子從“會救”到“能救”“敢救”

  有人手握急救證,遇到突發狀況卻不敢出手。如何讓學生從“會救”到“能救”“敢救”呢?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護理專業副教授翟穎莉是教育部認定的首批學校急救教育專家,她認為,只有急救技能成為人的“條件反射”,才會讓人有出手相救的底氣和勇氣。要做到這一點,學校、社會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練習和實踐機會,“學習急救技能不是一錘子買賣,要有持續性。”

  此外,社會也要營造對施救者有利的輿論環境。“比如,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正確的施救是受法律保護的,因為《民法典》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家長李先生認為,青少年的急救教育還需要家校共同發力。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不應該在孩子“自我救護”這堂課上缺席。學校也應該適時做出改變,在心肺復蘇、防火演練等常規急救教育的基礎上,增加適合青少年這一年齡段的培訓,比如燙傷、劃傷救護,以及心理壓力疏導等,讓培訓內容更貼近孩子的生活學習所需。(記者 牛偉坤 何蕊 文 吳薇 製圖)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