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學校要用科學的觀念來指導家庭教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20 10:40:08
來源:新華網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學校要用科學的觀念來指導家庭教育

字體:

圖片來源:北京市西城區教育新聞傳播中心

  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電 近日,由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委員會、西城區教育學會主辦,西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2023年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科研月”啟動。在開幕式現場的圓桌論壇環節,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與多位嘉賓圍繞“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展開討論。李明新分享了自己對“何為面向未來的人才”的思考,以及對學校在育人中定位的思考。

  三個角度描繪“面向未來的人才”

  現在坐在教室裏的孩子就是未來建設國家的人才,李明新從三個角度為未來人才“畫像”:“面向未來的人才:從能力的特質上講,是以創造力為核心的。從人格品質上來説,是有責任感的。從素質的特徵上説,是復合型的。”

  以創造力為核心——“未來的發展一定是非常快的,為了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裏能成為棟梁之才,我們培養的人應該要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李明新認為,基礎教育階段,必須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激發他們學習的內驅力,以思維能力為核心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為未來培養的人才具有很強的創造力,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有責任感——“責任感的程度越高,越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我們今天對學生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進行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所有的這些價值觀的教育,最終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要通過‘責任感’這三個字體現。”

  李明新強調,我們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家庭有責任感,對社會有責任感,對民族有責任感,對祖國有責任感,讓這些未來的建設者們,從內心喊出“民族復興,我的責任”,承擔起自己應該肩負的責任。

  復合型——“我們越來越發現,在真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科之間的整合、聯繫、跨界非常重要。未來,科學技術越發展越需要我們的素質是綜合的,科學主義和人文精神應該是同步發展的。”

  學校要發揮自身優勢作用,用科學觀念來指導家庭教育

  家校社協同育人已經成為共識,但如何來協同,學校要做什麼?李明新認為,學校是專門的育人的組織,從學校自身來講,要提升育人價值,改造培養目標,讓我們的培養目標更符合國家和未來的需要;要用先進的理念來改革課程教學,要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因材施教”——要對“材”有更豐富更全面的認識,找到“因材施教”更豐富更有效的路徑;要用未來的眼光構建新的學校生活——我們希望孩子在未來成為怎樣的人,現在就應該在教學中、在課堂上,在校園裏為他們營造適合成長的環境。“學校和老師是學生未來生活的‘設計者’”;要用科學的觀念來指導家庭教育——“學校作為一個專門的教育組織,它不能只關注學校內部的教育,必須把學校教育放在一個大的整體係統中去關照,因此它有一個責任就是,在相當的一個歷史時期裏,我們必須去指導家校工作。”

  李明新用北京小學的教育實踐舉例,“北京小學在14年前就非常正式的成立了‘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引領和教育。”

  據悉,每年7月中旬,北京小學都會舉辦第一次新生家長會即“家長學校”的第一課。這堂課會讓家長們了解北京小學的“五養”育人理念:慢養、順養、牧養、素養和調養。慢養:兒童教育不能圖快,要尊重孩子生命成長規律,耐心地等待著兒童一點一點地成長;順養:要順木之天,要承認差異,尊重人的個性,挖掘人的潛能;牧養:教育不應該圈養孩子,要像草原上的放牧人為牛羊尋找肥美的水草,要激發孩子成長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素養:素質不能速成,素質要靠平時一點一滴培養;調養:這一思想借鑒了中醫理論。孩子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實現他身心的和諧,家長和老師不能只關注智育或孩子某方面的發展,基礎教育要強調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學生不一定全面優秀,但是一定要全面發展。

  據悉,“五養”教育思想貫穿在北京小學校園文化、教育教學、課程建設等各個方面,因而創生出了獨具特色的四季課程。

  李明新表示,家長會有焦慮,會有困惑,這些就需要我們這些專業工作者去指導。“我們現代學校建設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要指導家庭教育。”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