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幕”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這些網上“大思政課”,何以“入腦入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07 08:27:15
來源:光明日報

“小屏幕”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這些網上“大思政課”,何以“入腦入心”

字體:

  10月13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相如一小新隊員入隊儀式上,少先隊老隊員準備為新隊員授紅領巾。彭聖洲攝/光明圖片

  9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東街小學學員們學習國防知識,增強國防觀念。丁根厚攝/光明圖片

  一盞從大英博物館出逃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化身一個可愛的女孩,在一位偶遇的中國同胞帶領下,能否順利找到歸家之路?近日,一部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火爆網絡,網友紛紛點讚——“小短劇也有大情懷”“青年人讓流量之花開在了民族情感深處”。

  “一直擔心我們的語言是否足夠有力,故事能否引人入勝?不管怎樣,我們堅持為熱愛而行,傳承文化血脈,給青年帶來溫度。”該劇主創、兩位年輕的短視頻博主“煎餅果仔”和“夏天妹妹”日前站上了2023“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的講&,化身“思政講師”,講述自己奔赴英國實地考察、查閱資料、推敲劇本的心路歷程,激蕩起眾多青年的愛國情懷。

  “學生在哪,我們就去哪。”推動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網絡雲課堂緊密結合,積極探索網絡育人新路徑,已成為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識。

  1.以網上強音奏響青春樂章

  “心中有陽光,傳遞正能量。歡迎大家在周六晚上8點準時參與‘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網絡大課堂……”每週同一時刻,該節目總製片人、總班主任郭曉芳總是面帶笑容,以熟悉的開場白與守候在屏幕前的全省中小學生見面。

  《我和我的祖國》《雷鋒的朋友圈》……一個個主題精彩紛呈,將課堂從傳統教室搬到三湘四水,讓廣闊世界成為孩子們的“教科書”;跨越時空界限,打破學科局限,雲集眾多知名專家學者與孩子對話,在學生心中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塊屏幕,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在湖南省藍山縣新圩鎮新圩學校校長段勝文看來,“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不僅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拓展了思維,更重要的是打造了立德樹人的網上“大課堂”,引領他們向上向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講好新時代網上‘大思政課’,要高舉思想旗幟,以真理之光點亮青春之路,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引導廣大青年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心懷‘國之大者’,以網上強音奏響青春樂章,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引導廣大青年厚植愛國情懷、砥礪本領才幹。”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莊榮文&&。

  強化思想引領,將時代大主題轉化為學生關注的“小話題”,以網上強音奏響青春樂章,成為各地各校的不輟探索。

  浙江省淳安縣下姜村如何從“窮臟差”變成“綠富美”?黨的二十大召開後,浙江大學師生來到這裡,實地考察鄉村振興、“千萬工程”帶給浙江鄉村的蝶變。

  農家樂、民宿忙、瓜果香,在黨的二十大代表、下姜村黨總支書記姜麗娟的講解中,學生們邊看邊記錄,用一張張圖片定格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用一段段視頻記錄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的奮進身影。他們的作品發布在學校“二十大精神面對面”融媒體傳播專欄後,激發了更大的網絡正能量。一位新疆網友留言:“年輕學子們將課本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助力鄉村振興好前景,希望大家學有所用、學有所獲。”

  “做好網絡思政工作要跨過一道‘翻譯關’、答好一道‘共情題’。”浙江大學歷史學院兼職輔導員柯溢能感觸頗深:“只有把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把網上和網下結合起來,激發多元群體關切,才能更好打造學習共同體、傳播共同體,真正引導師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

  2.以網絡精品打造青春課堂

  “張小花”和“王大壯”因打掃宿舍衞生而産生糾紛,一起跑到輔導員辦公室找“趙老師”主持公道……一則時長2分多鐘的短視頻《你以為你以為的輔導員就是你以為的嗎》,用場景還原的方式生動演繹了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中的各項工作職能,形象解答了大學新生對輔導員工作內容的疑惑。

  這個貼近大學生活的視頻一經“中國大學生在線”微信公眾號頭條推出,短短3個半小時瀏覽量就達到“10萬+”。

  “視頻出品人,是我們中心‘輔導員來啦’工作室的幾位一線專職輔導員;視頻內容,則是對標輔導員九大職業能力要求創作而成。”陜西科技大學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李萌介紹,“輔導員來啦”工作室是一個以輔導員為核心團隊、以大學生思政教育為目標、以網絡原創短視頻為主要題材、探索新時代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新陣地的工作室,力求以“微”言述大義,展大情懷。

  這個成立四年多的中心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緊密對接學生實際需求、接受習慣、心理特點,推出的爆款作品可不少——打造了IP人物“易小布”,以虛擬形象代替工作中心向學生發聲,拉近師生距離;建設了“有易思”共享供給站,運用移動課堂、交互體驗輕應用等多種形式,綜合拍、畫、説、演、唱等多種方式,製作推出系列精品思政內容。“讓有意義的事變得有意思,有感情的事變得有感覺,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鮮活的教育樣態和時代樣本。”李萌説。

  黨的創新理論和生動實踐是一道網絡思政大餐的“主材料”,貼近青年學生用網習慣和話語體系的傳播方式,則是增強育人實效的“調味劑”。如今,入群進圈,讓網絡思政工作時時處處事事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成為各校探索網絡育人路徑的積極做法。

  一系列創新的智慧教學技術和手段,使思政課不斷呈現新活力。在天津大學的思政課上,學生們可以佩戴VR眼鏡,“走”進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南湖革命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遵義會議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學習紅色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在青少年網民活躍聚集的網站&&特別是社交媒體上,年輕人願聽願看、愛刷愛讚、共情共鳴的現象級産品競相涌現。西南交通大學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題,創作併發布了與大學生年紀相倣的卡通形象“小π同學”,推出了表情包、鑰匙扣等一系列周邊文創,用貼近大學生的語言,講好中國近現代科學家故事,培養更多追“星”族,深受學生喜愛。

  3.以解疑釋惑引導青春方向

  在上海交通大學,一檔名為“望媒止惑”的學術脫口秀系列融媒體節目很受歡迎。在社交媒體專題裏,對新媒體社交利弊進行理論解讀;在網絡謠言專題裏,講解特定熱點事件中的謠言傳播機制、網絡謠言鑒別技巧;在網絡追星專題裏,分析粉絲文化及身份認同,探討如何看待並合理引導追星族……欄目主講人,是新媒體與社會領域的知名學者。面對社會熱點問題,他們深入淺出地引導受眾進行批判思考,在增強受眾信息識別、判斷與決策能力的同時,還可助力學術大眾化傳播。

  在選好“主料”,用好“調料”的同時,讓學生們對網絡思政大餐回味無窮的,還有貼近現實、解疑釋惑的應用力。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網絡育人同樣如此。”面對00後學子,如何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提升思政教育針對性、實效性,一直是北京科技大學輔導員戈譽陽思考的問題。

  為此,戈譽陽作為主要牽頭人成立“星辰大海”網絡思政輔導員工作室,致力於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網絡文化作品。作為“陽光語錄”欄目主筆人,她針對學生現實困惑,以師生對話交流思想,一篇篇從指尖流淌的暖心文字陪伴眾多學生從懵懂走向成熟,從迷茫走向堅定。

  “小屏幕”變身立德樹人“大課堂”。一堂堂精彩的雲端思政課,正在不斷激發思政教育新能量。 (記者 鄧暉)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