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博”發!這些“最強大腦”因何來渝築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03 09:15:01
來源:華龍網

厚積“博”發!這些“最強大腦”因何來渝築巢

字體:

  “2金3銀1銅5優勝獎1優秀組織獎……”

  近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一群身着藍白色“戰袍”的博士後回到重慶,他們是第二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重慶代表團成員,攜32個項目參賽,與1456個海內外博士後團隊項目同&競技後,取得了亮眼成績。

  驕人的成績,與重慶一直以來的博士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密不可分。

  根據重慶市人力社保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重慶博士後出站371人、較去年同比增長123%,出站留渝334人、出站留渝率達90%、同比增長4%,出站人數及留渝率創歷史新高,奏響了重慶“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建設的強音。

  他們為何選擇留渝?

  重慶正創新推進博士後工作

  楊雲仙是本次大賽中“新型多功能UHMWPE纖維複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項目負責人。“我們的研究産品主要應用於軍工行業。”楊雲仙是陜西人,為何來渝代表重慶參賽?她的答案是:“&&。”

  2020年,從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畢業後,楊雲仙就參加了重慶舉辦的一次博士後引才活動。但全國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引才政策,一開始她是猶豫的,直到接到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主動打來的引才電話。

  “重慶近年來十分重視‘專精特新’隊伍的擴充發展,這與我的研究方向恰好契合。”楊雲仙説,更讓她沒想到的是,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還特意邀請了與她研究方向契合的指導專家,切實地為出成果提供了&&支撐。

  讓博士後來渝有所作為,一直是重慶市人才引進工作的努力方向。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貫徹市、區級層面的人才政策外,中心還為來渝和留渝的博士後們申請綠色職稱通道,促成高校開通博導或碩導的資格,並分配學生指標。

  引人注目的是,以前,博士進站後並不能成為單位在編人員,這讓不少博士有“後顧之憂”。在重慶創新推進博士後工作後,重慶市鼓勵各高校和科研中心開放綠色通道,舉辦進站博士招收專場,鼓勵培養單位與進站博士建立“出站即可簽署入編”的協議。

  這只是重慶創新推進博士後工作的一個縮影。

  “最後一公里”怎樣打通?

  重慶全力做好科研成果“後半篇文章”

  “希望凝聚着我們多年心血和智慧結晶的科技成果,能從實驗室快速走向應用場和生産線。”重慶代表團獲獎選手程崇晟和張曉明説。這也是所有參賽博士後們的心聲。

  事實上,組織參賽也是重慶助力優秀項目轉化落地的措施之一。

  “本次比賽中的揭榜領題賽,以企業按需‘點菜’、博士後精準‘上菜’的方式展開。”接到參賽通知後,重慶交通大學參賽團隊負責人劉松就意識到,這是助力研究成果落地轉換的好機會。

  比賽中,劉松團隊按照普聯互通(天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需求,構建了一套基於人工智能的系統。賽後,團隊成功與該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也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動力源。

  在本次大賽中,重慶累計達成技術交易及投資合作意向簽約2個,招聘洽談博士後人才近100名。

  本次比賽中,碳捕集與資源化(CCUS)産業化項目在重慶諾獎二維材料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海外賽高端裝備製造賽道金獎獲得者毛華中博士的帶領下斬獲金獎。該項目能有效推動國家“雙碳”事業高質量發展,並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貢獻中國力量。

  “我們會盡全力助推毛華中博士項目成果轉化落地。”創諾低碳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元圓説,目前該公司已經到了風投融資階段,未來將專門針對減碳技術落地生産。

  為了助推科研成果落地轉化,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還積極推動了博士後學術交流計劃品牌項目,該計劃也是助推博士後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的“重要一環”。

  近日,重慶市還&&了《重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規範性文件的形式對科技成果股權和分紅的激勵政策作出了明確規定。

  《辦法》明確,凡由財政性資金設立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含科研型事業單位)及其出資設立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均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

  考慮到企事業單位不同科技成果、不同轉化方式在不同階段的政策需求不完全一致,《辦法》還提&&股獎勵、收益分成、股權獎勵、股權出售、期權獎勵、分紅獎勵六種激勵方式。

  當前,重慶正全力做好科研成果“後半篇文章”,對優質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發展既“扶上馬”更“送一程”。

  如何厚積“博”發?

  讓人才引育與産業相結合

  本次大賽中,90後龍興瑤的團隊項目《好菌益康——傳統發酵食品分離乳酸菌的保健作用研究及專利菌株開發》,奪得了海外賽現代農業與食品賽道金獎。

  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的陳沿吉告訴記者,在大賽引才期間,他們發布了有限元算法博士後研究員、結構力學算法博士後研究員等9大招聘崗位,很多博士、博士後對重慶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待遇十分感興趣,現場諮詢的人絡繹不絕。

  越來越多的青年博士後人才開始關注重慶,來到重慶,留在重慶。數據顯示,今年重慶博士後引育工作創下5個歷史新高——

  招收人數歷史新高:1-3季度,新招博士後908人,同比增長17%;

  出站人數及留渝率歷史新高:博士後出站371人、較去年同比增長123%,出站留渝334人、出站留渝率達90%、同比增長4%;

  入選中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人數歷史新高:博士後獲2023年度國家博新計劃7人,刷新年度國家博新計劃入選人數紀錄;

  入選“香江學者計劃”人數歷史新高:博士後入選2023年度“香江學者計劃”4人,刷新年度“香江學者計劃”入選紀錄;

  申獲國家級基金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博士後申獲國家級基金項目超800項,項目經費超1.6億元。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引才工作仍有上升空間,如何做得更好?

  中國青年創業導師團隊團長黃子華,同時也是本次大賽重慶代表團導師團團長。他認為,做好引才工作絕不能讓人才感到是“單打獨鬥”。政府要着力整個産業鏈的建設和發展。

  “比如,現在重慶發展製造業,就應該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方向下功夫。”黃子華説,製造業是重慶的強項,産業鏈成熟,生態穩定。在引才、留才、育才方面,應該把這些“城市基因”融入人才引育的工作中去,給予他們強大支撐。

  此外,黃子華還認為,重慶給人才科研創業試錯的空間還不夠大,需要更精準地建立科研成果研發和轉化的容錯機制。

  劉元圓則認為,對於海外高端人才,尤其是應用人才方面的針對性政策還有待完善。“比如,在沒有綠卡的情況下,用護照就醫、子女讀書等便利化。”同時,劉元圓還提到,促進成果轉化,需要大量資金,政府在産業基金方面,可以適當考慮傾斜用於建設高端裝備基地。

  本次博士後大賽雖已落幕,但重慶市正逐步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隨着博士後年招收數量實現從“三位數”到“四位數”的跨越,從全國排名17邁入全國前10,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願意來渝留渝,在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壯闊征程中挑大梁、當主角。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