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深入開展廉潔教育季讓廉潔之花綻滿校園
浙江大學充分發揮高校文化高地優勢,深入開展廉潔教育,從2013年開始,於每年上半年集中組織開展“廉潔教育季”活動,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實起來、強起來,築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堤壩,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為學校堅定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首先,積極構建“4-3-2-1”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以“廉潔教育季”為重要抓手的浙大特色廉潔文化建設體系,引導幹部師生傳承和弘揚黨的廉潔基因和竺可楨老校長“只問是非,不計利害”的求是精神,切實增強廉潔教育的説服力和感染力。
教育對象上,堅持“四位一體”。緊緊聚焦領導幹部反腐倡廉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風險防範教育、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和大學生廉潔修身教育四大方面,分層分類開展廉潔教育,組織和引導廣大師生員工全員參與。
載體方式上,堅持“三個融入”。將廉潔教育融入理論武裝、融入思政工作,結合高校師生特點,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提高廉潔教育的思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融入校園文化,以各類蘊含清廉文化價值理念的文化活動和文化産品使廉潔文化“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
工作機制上,堅持“兩級聯動”。加強頂層設計,學校於2021年印發《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 浙江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廉潔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見》,從制度上保障廉潔教育落到實處、取得長效。結合黨內重大主題教育、學校重大工作部署等,開展主題鮮明的“廉潔教育季”活動,校院兩級緊密圍繞主題積極主動開展工作,有效拓展了廉潔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工作成效上,打造“一院一品”:多年來,在“廉潔教育季”開展過程中,學校積極組織引導各單位開展創建廉潔文化精品活動,在抓好各項“規定動作”的基礎上,推出有特色、顯亮點、出成效的“自選動作”,培植並鞏固“一院一品”廉潔文化品牌,廉潔文化建設理念越來越得到廣大師生員工的認同和積極響應。
分層分類、專題學廉,樹牢清廉思想根基:注重分層分類、靶向施教,面向黨員領導幹部、教學科研人員、醫護工作者、青年學生、年輕幹部職工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廉潔教育活動,在精準上做文章,在實效上下功夫。
從黨的百年歷程、奮鬥成就和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以及浙江大學發展歷史中挖掘廉潔文化因子,通過各種文化表現形式詮釋與弘揚廉潔文化內涵,厚植潤廉倡廉的文化土壤。
學校還充分發揮研究型大學優勢,積極建設浙江大學廉政研究中心,每年組織開展廉政專項課題研究。組織專家學者圍繞廉潔文化建設等主題建言獻策,得到上級紀委的肯定性批示,中央紀委新聞傳播中心專門致信感謝。推出《浙江大學廉潔教育與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等“清廉浙大”系列叢書3本,在《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等權威媒體雜誌發表研究文章10余篇,進一步豐富了廉潔文化的內涵,推動理論與實踐融合共進。
線上線下、沉浸體驗,確保有深度有廣度,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高效便捷、受眾面廣、互動性強等優勢,積極拓展廉潔教育“雲”空間,以“實”的內容、“活”的方式、“鮮”的語言,上好高校師生廉潔教育課。
校內校外、實踐促廉,構築踐廉行動矩陣,注重統籌校內與校外的廉潔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四課堂融通”的育人模式,引導師生通過警示教育、實踐教育、儀式教育等活動思廉、崇廉、踐廉。
廉潔教育的根本,就是要以理想信念強基固本,以先進文化啟智潤心,以高尚道德砥礪品格。充分挖掘學校120餘年辦學歷史中的廉潔基因,使師生在傳承與實踐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廉潔自律的行為習慣,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氛圍。
大學校園是由大學生、大學教師和大學管理者共同創造的,每一位師生員工的廉潔行為都關係到學校的發展。浙江大學“廉潔教育季”活動注重主體結構的完整性,強調師生的共同參與,並能根據群體特徵設計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保證廉潔教育真正起到浸潤、引領的作用,真正達到文化育人之根本。
品牌活動的形成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在學校、各單位、各部門的支持下,形成的一個體系完善的共建網絡。同時,也需要在多年建設的基礎上凝練形成具有辨識度的文化特色,貫穿在辦學治校的方方面面。通過“廉潔教育季”培育和凝練的廉潔教育品牌活動,都是通過與辦學歷史、教育教學、社會實踐、載體&&等相互結合、互相推動,長期建設形成的,並且已滲透到教學、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在師生中産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學校在開展廉潔教育的過程中,注重改革創新、開拓發展,特別是在當前文化多元、信息爆炸的時代,廉潔教育工作時刻保持着對時代發展趨勢的敏感性,不斷豐富與擴展教育的載體、&&和形式,主動積極佔領線上線下各個陣地,讓先進思想更好地在廣大師生中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