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的熱情能開啟接納之窗,育人的智慧能點燃學生希望之燈。特殊教育,從愛出發,在特教教師眼裏,每名學生都是“發光體”,她用溫暖而智慧的教育幫助孩子們綻放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特殊教育領域耕耘多年以來,最讓李明偉難忘的一件事是她第一次懷着激動而忐忑的心情走進特教學校,看到殘障孩子們的那一刻,她被深深地觸動了,頭腦中不斷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多做些什麼呢?第二天清晨,見到一臉無奈的家長時,她愈發堅定了信念,一定要把順義特教學校辦成家長滿意、學生喜愛的好學校。
喚醒教師幹實事
2016年以來,學校生源中多以重、中重度殘障類型為主,教師原有專業水平難以滿足學生的教育康復需求。面對生源改變、教師專業不足、學校發展處於瓶頸期的困境,基於“尊重差異珍視生命”的育人理念,李明偉反復與教師研討並提出“愛慧”教育思想,統籌規劃學校未來發展方向,明確“建愛慧樂園、塑愛慧教師、育愛慧學生”的辦學目標,使每名幹部教師心懷“愛生態度”、具備“愛生能力”、施以“愛生行為”,播撒愛的種子,培育知愛、懂愛、會愛的學生。順義特教的孩子們同樣需要生活的智慧,擁有智慧的生活,而這個育人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智慧和智慧的教育。“愛慧”教育點燃了教師工作熱情,喚醒了教師專業追求,學生實際獲得感提升。
為讓每位教師心懷職業大愛,讓這份愛更加深沉持久,讓教師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生活,李明偉非常重視機制建設,用持久的活動浸潤師愛。
學校結合學生個別化教育建立了全員家訪制,持續6年,李明偉帶領全體教師100%入戶家訪,感受家長的辛酸苦辣、急難愁盼。同時,她發揮黨員幹部的積極帶頭作用,在黨員中弘揚“我是特教一面旗”的精神。7年黨員先鋒崗,她每天與黨員教師不畏嚴寒酷暑,護送學生們過路口,守候一份安全,燃起教師責任心。年年如一日陪伴,她與學生同吃同住對每個學生現狀熟知於心,總想挖掘更好地方法,讓學生獲得點滴進步。學校設立“年度最美特教人”榮譽,在每年教師節大會上表彰、宣講事跡,通過樹典型、立標杆、聚能量,帶動教師將愛孩子特質根植於心。
“三年塑型、五年成型、十年典型”是李明偉提出的教師隊伍建設主要目標。結合教師入職起點、所學專業、個人能力、興趣擅長等特點和差異,啟動“教師成長工程”,對“活力教師”“骨幹教師”“奉獻教師”“榜樣教師” 四個團隊分層引領,量身定制《個人發展規劃手冊》,引導教師圍繞理論學習、專業成長、課題研究、個人獲獎等制定自己長短期目標。學校助力每名教師個體發展,按需求搭&子、促發展。教師個別化發展規劃有效激發教師的職業熱情,明確努力方向,向做最好的自己步步邁進。
助力教師幹成事
特教學校最大的特點是學生特殊。特教的真諦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實際獲得。李明偉提供全體教師培訓機會,轉變育人理念。邀請業界專家實操指導,轉變教育行為。每學期為期一週課堂跟進指導,一跟就是13年,老師們對“尊重個體差異、學生個別化教育”早已入腦入心,選派骨幹教師封閉學習,提升康復水平。針對肢體康復、戲劇治療、語言康復等方面進行系統學習,組織校級二次培訓,借力他山之石建立&&,拓寬教育視野。學校與20多所特教學校舉辦課堂教學研討、教材研發交流、經驗介紹、座談等,逐步使教師們實現 “專業”成長。一系列舉措讓教師們獲得專業加持,技能護身,勝任崗位信心倍增。
2016年,教育部培智學校課標頒佈後,特教學校有了教學依據。但提到新《課標》,有的幹部教師説“太難,咱們孩子殘疾程度重、不適合、沒法用。”還記得一次聯片教研時,其他學校的教師對新課標學科目標爛熟於心,自己的教師卻在新課標中反復翻找。這次尷尬激發了李明偉對新《課標》落實的決心,率先學習運用新課標、新教材。她利用兩個月時間分教研組對每個學科目標進行細化分解,逐步推出“三規範”、“四優化”、“五模式”等新課標、新應用策略,使新課標更利於實操,體現校本化、班本化,教師們落實課標越來越得心應手,對接學生需求愈加水到渠成。2018年,10節市級展示課、研究課,學校課程運用新課標榮獲教育部優質課,教師們更加堅定執行新課標勢在必行,勢在能行。 5名教師在北京市優質課例大賽中獲一、二等獎; 3名教師在北京市基本功大賽和活動評優中分獲一、二等獎;“京教杯”作業設計基本功獲得北京市學會特等獎。
教師的發展要增強自我的價值感和獲得感,教師未來發展是全方位的。李明偉為區域教育幹部培養提供支持,先後為教育系統輸送7名校級幹部、3名中層幹部和2名區教研員。新增1名市級骨幹教師、3名區學帶和多名區骨幹教師。9名教師獲評為北京市先進教師、市師德標兵、市園丁獎、市紫禁杯班主任。
成就學生綻精彩
作為課程建設第一人和教育研究引領人,李明偉把教室當做自己工作的主戰場,在課堂上研究教學,在教師和學生中間了解教師和學生,不斷改進教育教學。
通過德育課題,引領體驗式德育活動涵養的是一個個陽光、懂禮、熱情的特教學生,他們用簡單的行動把純真和美好帶給每一個走近他們的人。學校通過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對接學校《美好生活》教學主題,挖掘“端午節、中秋節、新年”等傳統節日的教育內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利用每月主題教育活動,將教育主題落實到每個月,按月開展教育活動,做到及時評比、及時展示、及時表揚。開展學生行為規範教育活動。抓住入校離校、升旗儀式、衞生檢查、節約好少年、文明餐桌評比等活動,規範學生一日行為促進良好習慣養成。
李明偉帶領團隊積極爭取區域企業支持,充分挖掘實踐基地教育價值,發揮10個社會教育基地的優勢,結合學科需要,每週開展一次班級社會實踐活動,乘坐公交車、走進電影院、超市,嘗試點餐等,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社會交往和生活實操。啟動了校內流通的虛擬貨幣——“愛慧幣”,讓學生同樣體驗“愛慧幣”的等額兌換。在校內開設的教學功能教室環境中,有意創設校園內的勞動需求和技能成果。在“小超市”“餐廳”“洗衣坊”運行中,計算、使用“愛慧幣”,學會數學運算,體會勞動與價值之間的轉換,培養節約意識等。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設計合理的活動過程,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活行為能力。
為豐富學生體育、藝術活動,李明偉積極爭取資金,自2017年分別組建了非洲鼓、游泳、網球、輪滑、DIY工作坊、繪畫等八個校級社團,並嘗試在校級基礎上擴充補充繪本、書法療愈、感統訓練、韻律操等年級二級社團,搭建屬於特殊兒童的展示舞&。學校連續六屆開展多彩課程展示,讓許多孩子登上“特教的春晚”,讓每個學生登上舞&,展現自我,讓每名家長髮現孩子在變化、在成長。學生小貫還被評為順義區新時代好少年、北京市三好學生、北京市勵志好少年。
家校資助顯真情
在特教學校,每名學生都是資助對象,每個家庭都需要被關注。李明了解在校學生及家庭現狀,對學校已有資助政策進行逐項梳理,參與起草、修訂《順義特教學校寄宿生生活補助實施辦法》等5項資助制度,使學校的資助工作更加規範化、科學化。
為發揮資助育人的更大效能,身為黨支部書記,她還倡議:黨員必須發揮模範引領作用,幫扶一名群眾教師,兩人共同服務一名困難學生和特殊家庭。與教師一起入戶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指導並幫助家長,共同為孩子們撐起愛的保護傘……
她和老師們不僅為孩子們帶去米、面、油、衣服等生活用品,為家長提供居家康復培訓、心理健康諮詢。還為孩子們帶去課外讀物、康復玩具,教給家長指導孩子居家學習、生活的方法。當她再一次走進軒軒家時,奶奶激動地説道:“謝謝李校長、謝謝老師們,你們為孩子做了這麼多,我們更要堅持下去,不拋棄不放棄。”
面臨各種教育改革、教育需求、教育熱點難點,李明偉善於在逆境中挖掘發展契機,她常説:校長不一定是教育改革的先鋒人物,但一定是支持者和先行者。在她的言行中總在傳遞教育的先進理念,無時無刻體現出她對教育的追求。
身為一名特教工作者,李明偉始終相信,愛能填補殘缺,更能點燃希望,托起夢想。未來,她會始終堅守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踔厲奮發,與老師、家長一起,做好每個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者和引領者,讓他們勇敢地去擁抱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