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情報局|武漢理工大學:三個“破界” 打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3 06/ 06 14:29:03
來源:新華網

2023高考情報局|武漢理工大學:三個“破界” 打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字體:

  新華網北京6月6日電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李慧媛做客新華網2023高考情報局,介紹了武漢理工大學的基本情況、招生政策及專業優勢。

   Q1:請您簡單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

   李慧媛: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211工程”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辦學125年特別是近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60余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Q2:今年學校的招生政策是否有變化?請您介紹一下學校的錄取要求。

   李慧媛:2023年我校招生計劃基本穩定,在全國31個省(區、市)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計劃為9200人,各省(區、市)招生計劃總數與往年基本持平。

  招生類別包括統招錄取、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高水準運動隊、藝術類、定向生、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高中班、少數民族預科班、新疆協作計劃、華僑港澳臺聯招等多個類別。

  學校實施大類招生,共設40個專業(類)面向全國招生,具體招生專業分布情況以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為準。

  在錄取要求方面,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航海技術、輪機工程兩個專業安排在提前批錄取,且對考生身體條件有一定要求;建築類專業由于對美術基礎等方面有特殊要求,僅招收有專業志願的考生,入校兩周內加試美術,不合格者調入其他專業學習;我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有車輛工程、金融學、生物科學類,僅招收有專業志願的考生,由于各省投放計劃情況不同,考生要注意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説明;藝術類(美術)專業沒有校考,認可各省聯考成績。

  相關錄取原則以我校公布的2023年招生章程為準。

   Q3:請您介紹一下學校的特色專業和師資情況。

   李慧媛:學校依托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于支柱性和基礎性地位的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辦學,這是學校最鮮亮的底色。

  學校優勢專業主要有兩大類,一是與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辦學密切相關的傳統優勢專業,包括材料類、交通類、船舶類、車輛類、機械類、土木類等;第二類是近年來發展迅速,也廣受考生青睞的新興優勢專業,包括電腦類、資訊與控制類、藝術類、經濟與管理類等,我校的這些專業與三大行業緊密結合、交叉融合,助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此外,學校近年新增了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積體電路設計與整合係統、智能制造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導航工程、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網絡與新媒體等社會緊缺專業,緊跟時代發展、對接社會需求,得到考生和社會的認可。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52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6人,海外院士11人次,高端人才390余人,涌現出了“湖北省傑出人才獎”姜德生院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劉泉教授團隊、“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徐林教授等一批先進典型。而且學校始終堅持院士、教授等專家上講臺,為本科生授課,所以同學們在學校可以近距離感受名師風採。

   Q4: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

   李慧媛:2023年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概括起來可以説是三個“破界”:

  第一,創建産教融合的“微專業”培養模式,突破學科專業和行業企業的邊界。學校聚焦特色前沿專業方向,對接國家復合型創新人才需求,設立了光電子資訊玻璃、智能車輛工程、智能建造、智能係統技術、碳經濟與碳數字化5個微專業,通過跨學院、學科、行業組建教學團隊,採取與國際院校、校內科研機構、行業企業合作的培養方式。同學們可以在學習原有專業的基礎上,根據自身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擴充跨學科知識,提升適應能力和競爭力,同學們通過審核即可獲得結業證書,並獲行業企業認可。

  第二,開啟“本研一體化培養”改革,打通本研課程互選通道,本科生可自願提前選修研究生課程,在此期間取得的相應學分和研究成果,讀研期間將予以認可。

  第三,打造校際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打破校際圍墻,共築優質教育“共同體”。學校與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通過課程互開、教師互聘、資源共用等方式深入合作,並將進一步探索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合作,促進更多優質教學資源共用。

   Q5:學校在選拔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有哪些舉措?

   李慧媛:2022年起,學校面向各省高考成績位次值位于全省前1%且填報材料類相關專業的高中畢業生啟動了材料學科“珠峰計劃”,每年遴選5-10名優秀學生,採取院士一對一指導、本研一體化貫通式培養,配備每人平均100萬專項人才經費,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的材料類世界領軍人才。

  此外,學校設立“微電子本碩實驗班”“通信本碩實驗班”“智能制造本碩實驗班”“交通設備與控制本碩實驗班”4個本碩實驗班招生,本碩實驗班在專業設置、師資力量和培養模式等方面優勢明顯:實驗班專業均為面向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熱門優勢專業,發展前景好;院士等知名學者擔任班主任,博導教授等學術骨幹擔任導師;採取定制化、小班化、國際化培養模式,經申請可直接進入國家級科研基地進行研究;六年制本碩貫通培養,且具有暢通的直博和出國的交流渠道。

   Q6:同學們在報考過程中,如何平衡專業與就業的關係,您有哪些建議?學校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有哪些係統的安排?

   李慧媛: 個人興趣和未來職業發展往往是考生和家長們在做志願選擇時,會重點考慮的問題,而武漢理工大學作為一所具有行業特色的綜合類大學,就給大家在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平衡點。學校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選擇,本科專業100個,同學們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做選擇,相信百裏挑一,總有一個適合你!同時,學校依托三大行業辦學,各專業都與三大行業緊密結合、交叉融合,學生知識能力和思維模式上都具備復合性,也為學生在未來的職業選擇上提供了更多機遇。

  去年起,學校全面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立“招-培-就”聯動機制,以高水準的教育信息化賦能人才培養與招生就業的高品質發展。具體來説,學校從優化就業布局、加強生涯教育、拓展就業渠道、細化就業指導、落實精準幫扶、強化就業跟蹤等方面持續提升畢業生就業崗位供給力、求職擇業行動力、人力資源競爭力和供需匹配精準度。

  學校不僅讓學生好就業,更讓學生就好業。用人單位與畢業生實現雙向滿意,用人單位普遍評價我校畢業生專業、務實、好學、創新;同時畢業生對就業單位整體滿意度為95%以上。

   Q7:學校的轉專業政策、要求是怎麼樣的?

   李慧媛:我校始終堅持“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高度注重學生個體的成長發展。大類招生後涉及專業分流的問題,在這方面學校推行分類招生、通識教育、專業培養、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模式,以類內確認為主、跨類確認為輔,綜合考慮學生志願、高考成績、學分績點和在校表現,最大程度滿足同學們專業需求,在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公平、公正、公開的開展專業確認。

  我校實行“轉出無限制,轉入有門檻”靈活的轉專業政策,學生進校後有多次調整專業的機會。在軍訓期間可在全校范圍內參加各類試點班選拔;大一下學期可以在大類專業中確定主修專業,還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申請轉專業。

  此外,學校“微專業”培養模式,也為學生提供了突破學科專業和行業企業邊界的機會,本科二年級及以上學生可以自願申請加入“微專業”的學習,學生在學習本專業知識的同時,可以擴充跨學科知識。

   Q8:對于即將高考的學生,想對他們説什麼?

   李慧媛:“披星戴月走過的路,終將會繁花滿地”。相信你們終將踏上夢想的彼岸,交出不負師長培養、不負父母期望、不負人生理想的滿意答卷。

  武漢理工大學歡迎每一個心懷夢想的你!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