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螢幕外,為留守兒童找到更廣闊空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28 08:49: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手機螢幕外,為留守兒童找到更廣闊空間

字體:

2023年2月,針對留守兒童沉迷手機現象,課題組在中部省份某村莊開展調研。

  “我甚至慶幸自己的童年沒有生活在智能手機時代。”夏柱智感嘆。

  調研組了解到,手機裏驚險刺激的遊戲,刷了還想刷的短視頻“太有吸引力了”;而在當今的農村,年輕的父母大多外出務工,留守的孩子玩手機祖輩“根本管不了”。

  “相比城市孩子,留守兒童更容易受到手機成癮的不良影響。”這位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85後副教授説,倘若換作自己,也可能難以抵擋手機裏網絡世界的誘惑。

  在夏柱智看來,長期以來,國家與社會重點關注、關愛留守兒童是否吃飽穿暖以及假期安全等問題。眼下,隨著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在農村普及,留守兒童沉迷手機現象正成為一個新的問題,亟須監管部門落實“源頭治理”,同時有待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合作,共同為留守兒童創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空間。

  夏柱智注意到,2021年以來,新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專門設立“網絡保護”一章,教育部頒發的“五項管理”(對中小學生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管理作出的規定。——記者注)文件將手機管理列為核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雙減”文件中明確指出“引導學生防止網絡沉迷”,“這均顯示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治理未成年網絡沉迷問題,更為嚴格的政策措施也正陸續頒布。”他説。

  2021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最嚴網絡遊戲新規”,明確要求所有遊戲廠商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從源頭上治理網絡遊戲沉迷問題。

  但夏柱智課題組調研了解到,在廣大農村,依舊隨處可見大量留守兒童抱著手機從早到晚、甚至通宵達旦地玩遊戲。孩子們有多種途徑破解“未成年模式”,他們要麼使用家長或其他成年人的賬號,要麼在網上購買賬號,或者還有其他更隱蔽的方式。

  課題組成員孫敏認為,落實源頭治理、齊抓共管是關鍵。比如從“人臉識別”等領域,進一步優化“實名注冊和防沉迷係統”。通過注冊賬戶、身份證與本人人臉“三合一”精準識別上線者,杜絕未成年人通過使用成年人的賬號參與手機遊戲。

  針對未成年人賬戶,遊戲開發商應在遊戲時間、遊戲規則和競技模式等方面做精細化分類設計。比如限制“團戰模式”參與人數,禁止“同城模式”競技賽道等,消解組團打手遊的空間。

  同時,針對一些遊戲開發商利用大數據對未成年人在遊戲過程中專門設計的“上癮”環節,相關部門應進行有效識別,並加以限制。

  課題組調研顯示,手機遊戲之外,留守兒童還容易沉迷短視頻、直播、社交軟件、網絡小説等。對此,課題組認為,應進一步立法和出臺政策擴大監管范圍,強化互聯網企業內容審核責任。

  “手機遊戲、短視頻平臺、直播行業等近年發展迅猛,背後是大量資本的涌入、技術的迭代。在缺乏正確引導的家庭環境下,農村留守兒童自然難以自控,很容易沉迷上癮。”在夏柱智看來,互聯網發展不僅關乎經濟,更關係兒童成長和國家未來,相關企業應該考慮如何保護新一代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係統治理方面,一些農村中小學近年不斷增加防范學生沉迷手機的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課題組呼吁,政府部門應加大財政、專業力量扶持力度;針對教師們普遍反映的“不敢管”問題,應適當予以賦權。

  中小學校在校內做好手機管理的同時,應主動開展倡導健康休閒的思想教育,探索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開展豐富多採的課外活動。比如,組織“遠離手遊、健康成長”的主題徵文、演講比賽、手繪大賽等。

  在廣大農村,可利用公共場所拓展留守青少年遊樂空間,組織村裏的老黨員、退休教師、大學生志願者,常態化開展村史講解、文體活動等,讓留守兒童放學後“有伴可玩,有地可玩”,為孩子們在手機螢幕外,找到有利于身心發展的更廣闊的空間。

  對于留守兒童的父母、祖輩,倡導“以身作則、放下手機、擴展形式陪伴子女”的新風。“孩子們不是不喜歡親近大自然,只是少有人帶他們出去玩。”夏柱智就身體力行地帶孩子們開展活動:假期裏回到農村老家,喊上小朋友們出門爬山,“大家興奮得不得了,跟著走兩萬步都沒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糾錯】 【責任編輯:孫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