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正經歷數字化轉型的當下,如何進行智慧教育評價?2月14日下午,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論壇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張永凱分享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張永凱認為,智慧教育評價應堅持五項基本原則,即:堅守育人本位、堅持公平性、堅持整體性、堅持個性化、堅持體驗性。
“在智慧教育評價中,要把評價的重心放在育人這一根本問題上,突出智慧教育對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的貢獻力。”張永凱説。
關於公平性原則,張永凱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石,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最新途徑。發展智慧教育需要築牢數字基座,豐富學習資源,建設隨時隨地可開展教學、學習的空間,在設施設備獲得、數字素養提升、數字工具使用等方面,要更加關注教育欠發達地區和特殊教育群體,避免因數字鴻溝引發新的教育不公平。在設置智慧教育評價指標時,要把公平性作為重要的指標。
“智慧教育評價的整體性,不是將各個部分的功能簡單相加,而是讓功能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産生‘1+1>2’的效果。”談到整體性原則時,張永凱建議,在國家層面應該形成智慧教育評價的主體框架,整體設計、系統謀劃、分步實施;在省市層面要結合本地教育實際,因地制宜,找到區域發展智慧教育的合適途徑。他指出,智慧教育評價注重解決一個地區、一個學校整體建設與應用的問題,要整體提升智慧教育發展水平,需要各部門各環節協調合力推動。同時,在智慧教育評價中,要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個學段貫通起來,要把教育教學、督導評價、教育管理各項業務整合起來,應用系統、人員隊伍、保障體系協調發展,不能製造一個個信息孤島。
談及個性化原則,張永凱指出,發展智慧教育的目的之一是革除標準化教育批量生産人才的弊端,更好地回歸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遵循教育規律,利用技術賦能形成面向每個人成長發展的教育模式。堅持個性化原則,就是要因材施教,強化科學的成才觀念,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不斷豐富高質量個性化的教育場景,充分利用技術優勢,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充分釋放每名學生的發展潛力。
對於體驗性原則,張永凱解釋,應用為王,首先要讓用戶覺得能用好用,産生良好的使用體驗。智慧教育評價要能夠抓取師生親身經歷的教育體驗過程,抓取課程學習體驗的價值點,以便建立寬鬆自然的教育氛圍,而不是通過技術手段,“丁對丁、卯對卯”地限制教育教學活動。
張永凱説,“總體看,智慧教育是一個關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課題。我國的智慧教育正在由初步應用階段,向全面融合創新階段過渡,充分發揮智慧教育評價的引領作用,構建網絡化、泛在化、個性化、終身化的高質量智慧教育體系,還要着力在具體的實施路徑上下功夫。”
2月13-14日,由教育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召開。“智慧教育發展評價”論壇是大會四場平行論壇之一,論壇中,國內外智慧教育領域權威專家共同圍繞智慧教育的理念與政策、評價的框架與路徑等進行了探討。(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