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是成都不少孩子返回校園的時間,多個醫療機構在近日迎來幼兒體檢高峰期。記者從多所醫療機構了解到,入托體檢項目包括體格測量、內外科常規檢測、視力檢查、眼耳鼻口五官檢查、血常規和肝功能檢查。
成都市金牛區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正給孩子做體格檢查。但科諦 攝
帶娃體檢,不少家長有諸多疑惑。近日,四川在線記者邀請業內專家,針對高頻疑惑作解答。
這些誤區要厘清
肝功能檢查不查乙肝 “空腹”也包含不喝牛奶不喝水
正月十五後,王卉和趙春霞發現,來體檢的孩子變多了,每天都有上百個。體檢過程中,她們發現不少家長誤解了“空腹”的定義。“有家長認為空腹就是沒吃飯,喝水喝牛奶也算空腹。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做的檢查,結果可能不準確。”趙春霞説,體檢當天,在兒童身體健康的情況下,需保持空腹狀態(禁食禁水8小時以上)。
王紅和王卉還發現,部分家長會將孩子的肝功能檢查和乙肝檢查相混淆。王紅解釋:“肝功中,主要評價指標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它可評估幼兒是否存在潛在傳染病的風險,並非評價是否具有乙肝抗體的指標。早在2010年我國就取消學生入學體檢乙肝項目檢測的要求,如果家長有查乙肝的要求,提前告知醫生做專項檢查即可。”
也有部分家長不清楚孩子血常規的檢查內容。“血常規主要查孩子是否貧血、有沒有感染。如果要查血型,要做專門的血型檢查。如果查是否缺鈣,需結合喂養史、疾病史、症狀、體徵,以及骨密度、電解質分析等檢查綜合判斷。”王卉説。
成都市金牛區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正給孩子採血。但科諦 攝
“寶寶就是上個幼兒園,為啥做這麼多檢查?”也有部分家長偶爾對入托體檢的必要性&&疑惑。
實際上,從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託兒所幼兒園衞生保健管理辦法》中已規定“兒童入托幼機構前應當經醫療衞生機構進行健康檢查,合格後方可進入托幼機構”,並且“兒童離開托幼機構3個月以上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後方可再次入托幼機構”。“規範完成入托體檢是每位家長的責任,也有利於托幼機構的保健醫生全面掌握孩子的健康狀況,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兒童健康水平。”王紅説。
這些趨勢要警惕
齲病發生率高 需重視鐵缺乏問題
目前,不少小朋友的體檢結果已出,三名專家發現孩子們的口腔問題相對突出。
王卉&&:“來院體檢的孩子,蛀牙的佔40%左右。此外,還有較常見的錯位牙,一般也是經常含手指、吐舌頭,或只用一側牙齒咀嚼食物、睡着喝奶等行為習慣導致的。” 趙春霞也發現,入托體檢群體裏不少3歲年齡段的寶寶牙齒齲壞,一半以上的孩子有口腔問題。王紅也&&,近期看入托體檢本上齲齒一欄,很少看到0顆齲齒的寶寶。
成都市金牛區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正在和家長交流孩子口腔檢查情況。但科諦 攝
王紅建議,孩子從3歲開始,家長需教兒童自己刷牙,每日幫孩子刷牙1次,推薦採用“圓弧刷牙法”,還可選用兒童含氟牙膏,3—6歲每次用量不超過“豌豆粒”大小,並根據齲病風險評估,每3—6個月定期到口腔科接受牙齒涂氟,可有效預防齲病;孩子要盡量避免吃含糖量高、易黏附在牙面上的零食,養成吃完東西喝水漱口的習慣;3—4歲可到口腔科進行乳磨牙的窩溝封閉,積極預防牙外傷,一旦發現牙頜畸形,尤其是反頜(俗稱“地包天”)應及時就醫。
趙春霞也提醒家長:“即便孩子只長一顆牙,家長也要幫他護理牙齒,沒長牙也建議用乾淨紗布給他清理口腔。”
成都市金牛區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正和家長交流孩子口腔檢查情況。但科諦 攝
入托體檢中,王紅還發現,孩子血紅蛋白處於正常低限水平(正常值範圍內,但處於正常值最低值)的比例不少。“入托體檢的寶寶大部分在3歲左右,該群體血常規中的指標血紅蛋白<110g/L提示貧血。但我們發現血紅蛋白在110—120g/L的寶寶不在少數,此年齡階段易存在喂養及飲食習慣的問題,鐵缺乏發生率較高,即使沒有嚴重到缺鐵性貧血,長期鐵缺乏也會對孩子智力水平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王紅提醒,家長平時要注重給孩子吃鐵元素含量高且吸收好的食物(主要是紅肉、動物肝臟和動物血),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肉類需要達到50g—75g,平均每月能夠攝入肝臟或動物血3次,保證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這些食物裏面富含的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
視力問題也是今年入托體檢中的常見情況。王卉説,每天都有大約有16%的孩子檢查出有視力問題。 “比如,近視、散光等,還有極少數有斜視,多數都是愛看電子産品、戶外活動不夠多。建議家長平時要注意孩子電子産品使用時間,帶孩子去戶外多活動,促進眼球發育。”
這些問題最常問
如何保護好“遠視儲備量”及如何長高
身高、視力等問題,是家長在入托體檢時特別關注的問題。
王紅髮現,很多家長在問“遠視儲備量”問題。“年齡比較小時,孩子驗光都會發現有一定低度遠視,這種情況也叫生理性遠視,隨着年齡增長,孩子眼軸會逐漸增長,直到12歲後才由遠視眼發育成正視眼。遠視儲備量多的寶寶更不容易近視。王紅建議,保護好遠視儲備量,需保證寶寶充足睡眠、均衡膳食和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2歲以內不建議觀看或使用電子屏幕,2歲以上每天累積時長不超過1小時,每次使用時間不超過20分鐘,保證每天2—3小時戶外活動,每3—6月眼科隨訪,如果發現寶寶看東西時湊近、瞇眼、皺眉、斜眼、歪頭等應及時眼科就診。
還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高問題特別關注。王卉説,家長可每半年到一年來醫院,請醫生根據孩子的生長指標測算孩子的生長速度是否正常。同時,醫院也會結合遺傳因素、孩子的身高和骨齡,給家長精細化的身高管理建議。“比如,孩子存在生長激素缺乏情況,或患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疾病,就要做相應檢查和治療;如果孩子身高在正常範圍內,但家長希望孩子再長高一些,我們會做營養指導,如多喝牛奶、多吃瘦肉和雞蛋、補充適量維生素D等。”
在入托體檢中,父母們也常詢問醫生:包皮過長,何時手術更合適?王紅説,男童在3歲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包皮過長現象,建議家長不要急,平時注意清潔衞生,合適時帶孩子做包皮手術即可。通常6歲之後10歲之前最佳,但如果有特殊情況,如反復發炎,可在3歲後就考慮手術。
專家也建議入托體檢前,家長注意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體檢前幾天,家長可跟孩子進行醫生病人角色扮演游戲,或給孩子看一些小朋友看病的動畫片或繪本,減輕孩子對體檢的恐懼感。家長也可對孩子抽血進行心理建設,多鼓勵孩子,不要對孩子説不聽話明天就帶你去打針、抽血,會讓孩子很害怕,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配合體檢。”王卉説。
趙春霞還建議,家長要注意帶全體檢資料、熟悉體檢流程,保證孩子身體健康情況下體檢。“體檢需帶資料,包括兒童一張一寸照片、戶口本、預防接種證等。”(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