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04 17:37:59
來源:新華網

留守兒童暑假的三個“關鍵詞”

字體: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  題:留守兒童暑假的三個“關鍵詞”

  新華社記者周思宇、李雙溪、余春生

  中小學生暑假已經過半,記者在重慶、湖南、吉林等地採訪了解到,針對留守兒童群體,多地開展了公益課堂、暑期托管、安全教育等活動,給孩子們一個健康、快樂、安全的假期。

  樂學

  隨著球棒擊球發出“砰”的一聲,吉林省長春市凈月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中海新湖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劉聰打出一記好球。體育教師李佔洪説,劉聰過去性格靦腆內向,參加棒壘球社團以來,他積極地跑壘得分,與很多隊員交上朋友,日益變得自信開朗。

  中海新湖希望小學位于長春市凈月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新湖鎮新農村,約58%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學校開啟了免費暑期托管。

  “別看我們只是農村學校,暑期托管的活動可豐富著呢。”校長孟慶韜説,孩子們到校後先由老師輔導寫暑期作業、做課外閱讀,而後開展各類體育及文藝社團活動,豐富有趣的暑期托管吸引全校120多名學生參與其中。

  吉林省長春市凈月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中海新湖希望小學學生開展體育社團活動。(中海新湖希望小學供圖)

  “霜霜,生字和詞語會寫嗎?”農家小院裏,重慶市雲陽縣白龍小學二年級學生于霜霜坐在老師身邊,一筆一畫地認真完成暑期作業。臨走時,霜霜的爺爺感激地説:“多虧了你們到府來輔導,還給孩子送來新文具,太暖心了。”

  白龍小學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校地處偏遠農村,學生大多為留守兒童。暑假期間,學校探索“下村蹲點、到府服務”等方式,安排兩批共30名業務骨幹前往5個村駐點輔導,點對點為留守兒童進行學業輔導,幫助100多名家長化解托管難題。

  送教

  7月28日,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滿族中心小學校的24名留守兒童乘坐大巴,在“和美家風”志願服務隊志願者陪伴下來到長春市參觀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孩子們走進“史前世界”,深入“鳥類展廳”,恐龍化石骨架、珍稀鳥類標本讓他們大開眼界。

  “過去只在書本上看到的恐龍化石,今天終于親眼見到了,看到這些龐然大物感到非常震撼。”三年級學生劉心妍第一次參觀自然博物館,一路上和同學説個不停。

  志願者劉志林説,組織這些活動,是想讓孩子們能夠開闊視野,增強見聞,培養自強自立的精神,也能夠讓他們在暑期遠離電子産品,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也能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盛夏時節,在湖南省汩羅市白水鎮唐山村的“公益課堂”裏,傳出朗朗的讀書聲。在鎮團委的號召下,返村大學生成立志願服務隊,為村裏的留守兒童送上音樂、美術、閱讀等課程。

  “與其看著孩子們暑期玩手機、遊野泳,不如我們組織一下,成立‘公益課堂’,讓孩子們的暑假更有意義!”隊員唐思維説。

  據了解,今年暑期,汩羅市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發動休假老師、退休幹部、返鄉大學生等志願者為留守兒童開設志願課堂,累計組織志願者300余人、服務2400余名留守兒童。

  守護

  真實案例、精彩視頻、互動演示、有獎問答……走進重慶市大足區寶興鎮人民政府,一堂生動的“暑期安全教育課”正在進行。應急專家為轄區內的42名留守兒童形象地講解相關知識。

  安全教育課後,孩子們和應急專家合影。(重慶市大足區寶興鎮關工委供圖)

  活動中,應急專家結合典型案例,提醒家長和孩子們夏季是溺水事故高發期,並以通俗易懂的“六不”口訣講授防溺水知識。專家還手把手教會孩子及家長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如何利用過濾式自助消防呼吸器逃生自救等安全知識。

  家長王萬坤告訴記者,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照看孫子能力有限,聽説鎮關工委請來應急專家講授安全知識,就立刻報了名。

  記者採訪了解到,為保障暑期留守兒童安全,各地政府部門組織開展防溺水、火災、觸電等安全教育課堂,設置巡防隊及時遏制隱患苗頭,讓暑期安全“不打烊”。

  烈日當空,在湖南省汩羅市白水鎮各個村組,一輛輛防溺水宣傳車行進在田間地頭,住在塘壩周圍的居民也不時在水域附近“轉悠”。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發期,我們以村為單位組建防溺水巡防隊,建立起覆蓋村組,輻射全鎮水庫、塘壩的防治網絡。”白水鎮黨委書記周軼介紹,巡防隊員每天在溺水事故高發時段進行巡查,查看水域附近救援設備是否齊全,對在水邊嬉戲的兒童予以勸離,有效守護了孩子們的安全。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8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