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2/21 16:14:12
來源:新華網

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字體: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12月20日,第十三屆新華網教育論壇線上舉辦,本屆論壇以“推進高品質發展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高等教育分論壇的圓桌論壇環節,由新華網教育事業中心內容總監商亮主持,對話復旦大學副校長徐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周叢照、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副校長姜永遠,以“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展開討論,分享各校的育人成效及經驗。

  如何激發青年,特別是高校青年學子的科研熱情?高校有哪些特別的做法?徐雷認為,復旦大學從兩方面提高學子的科研熱情,一方面通過設立莙政基金幫助本科生盡早進入科研環境中;另一方面建立一整套全方位覆蓋課外科研實踐平臺,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可以接觸到前沿的科學研究,從而對科研産生濃厚興趣,並因自身的科研經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對未來大有益處。周叢照介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調基礎“寬厚實”、專業“精鮮活”,在學生培養方面堅持三結合的原則,即所係結合、理事結合、科教結合,鼓勵學生做能夠“頂天立地”的科研項目,做最前沿、最艱難的研究,真正解決國家和人民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時建中表示,中國政法大學必須負起培養作為第一資源的人才,即法治人才這樣一歷史性使命。在創新方面,中國政法大學以獎學金等形式激發青年學子對于科研的熱情,同時注重青年教師的學術視野、國際交流能力,設立海外交流項目,充分發揮青年教師海外留學背景,促進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培養涉外法治人才及新興領域當中的法學人才。姜永遠表示,哈工大是一所以理科見長的學校,對于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係,學校在人才培養中特別注重“三個三”工程,即教師要過教學關、科研關、水準關,學生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學校要抓人才、教材、器材,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談及如何培養良好的科研學風時,徐雷表示,好的科研學風培養可以讓學生走得好、走得遠。復旦大學一直採用“2+x”的形式,給予學生充分選擇的權利,讓優秀的學生自主挑戰較難的課程,成功者可獲得榮譽學位,從而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行得正、行得遠。周叢照表示,本科生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過一流本科教育品質提升行動綱領;研究生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過德創計劃,從課程思政培養方案、實驗實踐教學、師資激勵、支撐係統、條件保障等等方面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培養支撐,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出路,更好地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時建中表示,學風建設是道德養成的過程,學風的培養實際上就是道德品行方面的進一步培養,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從四個方面開展了一係列工作,即制度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強化學術規范的過程管理和品質控制機制,進一步提升學風建設水準。姜永遠表示,養成良好學風的核心是加強思想的引領,加強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心懷國之大者,哈爾濱工業大學擁有比較完整的實踐創新體係,“大師加團隊”的機制使得學生一入校就有接觸傑出人才的機會,把精力和心思放在綜合能力提升上。由此一來,良好學風的養成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談到二十大報告對教育工作的戰略部署,徐雷表示,復旦大學在交叉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布局。第一,學校基于交叉融合的基礎,新設立實體性科技平臺。第二,在上海市高科技高地從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領域重點突破,發揮復旦大學專業、地域優勢,為我國的科教強國建設作出相應的貢獻。周叢照表示,學校在科教結合方面發展了科大硅谷,與安徽省大量的創新創業公司及高科技公司實現大面積的深度融合,以“雛鷹、雄鷹、鯤鵬”三個階段的概念培養並支援學生的技術水準和創新創業意識,讓學生的技術創新成果能夠進一步在市場上放大,為我國的科教強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時建中表示,中國政法大學要通過自身創新,為國家作貢獻,積極利用好設在校內的國家級、省部級平臺,要加強平臺建設,主要是期刊平臺的建設,以自身的特點服務社會,積極參加立法,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貢獻智慧和力量,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能夠在一個好的法治軌道上進行建設,真正實現“良法善治”。姜永遠表示,哈工大樹立π型人才觀,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比較深厚的專業知識,具有相關行業和領域的知識及經驗,另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綜合的素質,使學生擁有溝通、協調、組織等能力,多方面總結新工科學生的培養方案,培養綜合交叉復合型的創新人才。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