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育人故事] 蘇永銘:我和學生一起成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2/15 22:00:21
來源:北師大二附中

[一線育人故事] 蘇永銘:我和學生一起成長

字體:

  2015年,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後,蘇永銘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提起教師,蘇永銘覺得教師內心深處需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這是教師工作的起點。“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也是自身學生觀不斷完善的過程。老師需要記得,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正是這些天使般的孩子塑造了老師的學生觀。”

  剛上講臺的時候,蘇永銘通過制定標準管理學生,但他逐漸發現,這種辦法不一定有效。比如,他要求學生上課2分鐘前做好上課準備,上課鈴響的時候,全神貫注開始上課。有些學生都能做到,有些卻不行。對于這些做不到的學生,該怎麼辦?如何引導和教育?“我嘗試過很多辦法,效果都不特別好,對于這類問題的處理,其實就是在塑造我的學生觀。”

  有一次,班裏有兩位同學再次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蘇永銘嚴肅地批評了他們,但是他感覺到,學生自己並不認為這是個多大的問題。蘇永銘從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出發,不斷闡述做好上課準備的重要性,結果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後來,我找到合適的機會,和他們進行了深入交流,通過走進學生的內心,一點點改變他們的看法。經過多次交流,這兩位同學後來都改變了看法,意識到了做好課前準備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自然而言,每次上課前就開始認真準備。”通過這幾次和學生的交流,蘇永銘認識到,教師要走入孩子的內心,要正確看待學生成長中面對的挑戰,把問題當作學生成長的階梯,由此進行師生心靈的碰觸,促進學生的成長。

  蘇永銘認為,教師要潛心研究學生,意識到這群學生還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存在不足是正常的事情,而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引領孩子成長,走進他們內心,嚴格要求,真心關愛。“青年教師走上崗位,從一個校園來到另一個校園,教師怎樣看待學生的成長,看待學生的不足,這不僅僅是一個認識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在一次次地和學生互動中,把書本中的學生觀生命化、鮮活化。教師以科學的學生觀引導學生的成長,其結果一定是教師的幸福和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蘇永銘看來,好的課堂是生長的,是師生共同創造的,是師生心靈的連接,是師生共同對話先賢。他還記得自己上第一節課的樣子,那個時候的他負責高中政治課。“課前,我把知識點從邏輯上、例子上進行了一遍又一遍重復,以期完善課堂。課後卻發現,我認識自己講得十分清楚,但學生不見得理解到位。這樣的煩惱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我認識到課堂不是老師的,是老師和學生共同擁有的。”

  蘇永銘的這種認識的轉變來自于和學生的交流。通過溝通和交流,他知道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知道了學生喜歡怎樣的課堂組織方式。從那時開始,在他的課堂上,師生課前共同協商,課堂上共同完成,課後共同總結得失。“在組織勞動教育課的時候,我就採用了這樣的課程模式。那次勞動教育課需要師生每天24小時,一共7天在勞動教育基地。組織這樣的大型課程需要考慮的問題特別多,從學生入手,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是教育的契機。生活管理加上課程管理就構成了那次完整的勞動教育課。”由于課前的充分準備,那次勞動教育課順利完成。返校後,師生又共同利用班會時間總結得失。“上好每一節課,出發點在學生,引領者在教師,師生共同生長的課一定是學生成長的樂土。”

  從教7年來,蘇永銘遇到了很多可愛的學生,他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在學生們的成長路上,可以陪伴他們共同成長。“我非常感激當初自己的職業選擇。培養時代新人,是教師的幸福,塑造靈魂與生命,是教師的擔當與使命。”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