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海波介紹近年來高考考試內容改革進展及成效。(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新華網北京9月15日電 今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成效。發布會現場,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海波介紹了近年來高考考試內容改革進展及成效。
高考內容改革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載體,對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直接影響高校人才選拔與培養質量。孫海波&&,十年來,高考命題不斷完善考試內容,創新考查形式,豐富評價手段,強化保障措施,實現了由考試評價工具到全面育人載體的轉變,由“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由“以綱定考”到“考教銜接”的轉變。
十年來,高考命題不斷強化考試的育人功能,培根鑄魂,將顯性考查和隱性教育相結合,用精品試題讓學生接受思想的啟迪、文化的熏陶。圍繞重大時代主題,精心選材和設計試題,採用符合高中學生認知特點的呈現方式,在考試內容中巧妙融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助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孫海波&&,高考命題遵循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成長規律,將對體美勞教育的引導與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在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養、人文和審美素養、健康和勞動素養等方面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條以德引領、以智為基、體美勞強力呼應的內容改革之路。
“為國選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孫海波&&,高考命題探索“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模式,提升選才效度,考查關鍵能力;注重學用結合,創設真實情境;突出思維品質,強調開放靈活。“高考持續優化試卷結構,創設新的題型,從材料信息的豐富性、試題要素的靈活性、解題路徑的多樣性等方面增強試題開放性,強調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主動思考、深入探究,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備考中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
十年來,通過有效引導教學,實現高考由“以綱定考”到“考教銜接”的轉變。高考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與高中教育教學同向同行、同頻共振,逐步形成“招-考-教-學”良性互動、有機結合的一體化育人格局,引導教學回歸課標、回歸課堂主渠道。
孫海波&&,高考命題嚴格依據高中課程標準,確保“內容不超範圍,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內容限定在課程標準範圍之內,既注重考查內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幹和重點內容的考查;考查要求依據學業質量標準,深度不超過其規定的層次,引導中學做到應教儘教,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
高考命題遵循教育規律,注重考查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導學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問、問有所悟,引導教學把精力放在講透課程重點內容上。強調在深刻理解基礎上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不考死記硬背、不出偏題怪題,平和中有新意,靈活中見潛力,實踐中出真知,引導中學把教學重點從總結解題技巧轉向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效果和作業效率。
近年來,高考內容改革、高考綜合改革、高中新課程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並行推進,面臨新老高考銜接、新舊課標交疊。“通過開展學情調研,分析考試數據,制訂科學的命題策略,在考試內容覆蓋上保持平衡,在命題素材選擇上保持平實,在試題設問上保持平和,在試卷結構設計上保持平穩,有利於考生正常發揮,有利於教學有序開展,為各項改革平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高考內容改革是一項政策性、科學性、系統性很強的基礎性工程。孫海波&&,十年來,在推動改革同時,我們更加注重完善命題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加強質量標準建設。“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於2019年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國家和高校的選才需求與素質教育育人目標聯通,建立起科學合理、導向明確的考試評價體系,為高考內容改革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加強隊伍能力建設。教育部&&相關文件,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加強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命題隊伍培訓,不斷強化教育考試機構命題能力建設,推動新時代高考命題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加強國家題庫建設。“國家教育考試題庫建成了具有徵集試題、研磨審校和統計分析等多功能、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統,為高考命題提供高水平現代化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