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雙減”賦能義務教育高品質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8/02 10:58:42
來源:《瞭望》

重慶“雙減”賦能義務教育高品質發展

字體: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重慶市緊扣教育去功利、去應試、去焦慮,校內校外綜合施治,減負提質多向發力,推動教育回歸公益、回歸理性,城鄉教育面貌正發生格局性變化。教育部“雙減”監測平臺調查顯示,全市約166萬中小學生及家長滿意度達97.8%以上。

 在重慶兩江新區星湖學校,語文教師吳敏(中)在向日葵園中

  給學生們上沉浸式融合課(2022年6月22日攝)黃偉攝/本刊

  提升三個品質構建學生“多彩成長圈”

  近年來,重慶市堅守學校育人主陣地,全面推進作業瘦身、課堂提質、課後增效,全面構建五育並舉的育人體係,促進學生多元個性發展。

  著力提升課堂教學品質。堅持把高效課堂作為落實“雙減”重要突破口,認真落實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突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制定《重慶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建立融“研-訓-教-管-督-評”為一體的品質體係,全面推進卓越課堂3.0行動計劃,讓每個學生在校內“吃飽吃好”。

  著力提升作業管理品質。按照“壓總量、調結構、提品質”思路,建立作業公示和督導評估制度,分層分類布置作業,在全國率先出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等12個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被教育部列為十大典型案例之首在全國推廣。目前,書面作業時間均達到國家要求,重復性、機械性作業基本杜絕,學生作業負擔明顯減輕、作業效益大幅上升,睡眠時間更加充足。最新監測顯示,90%以上抽樣學生認為作業總量明顯下降或有所下降;認為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有意思,對知識鞏固學習幫助很大”的分別佔比80.9%、87.4%,與“雙減”前相較上升42.1%、48.3%。

  著力提升課後服務品質。堅持把課後服務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統籌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通過學生或教師走班方式,開設作業輔導、自主閱讀、益智活動等課程,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開啟了快樂之門,促進學生回歸校園、教育回歸初心。目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實現“5+2”全覆蓋,參與教師超過20.67萬人、學生300.16萬人,學生參與率98.32%,排名全國前列。

  實施三個限制凈化校外“培訓治理圈”

  重慶市堅持全鏈條、全環節、全過程,探索建立培訓隱患聯動聯查、培訓問題聯席會商、培訓糾紛聯防聯調、培訓工作聯力共管治理機制,推動實現市場資本大幅“退潮”,培訓熱度明顯“退燒”。據調查,全市88.2%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再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

  嚴格限制數量。堅決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和學齡前兒童校外培訓機構,全市1545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1538家,壓減率達99.55%,學科類培訓機構“營轉非”完成率達100%,學生校外學科培訓土壤基本剷除。

  嚴格限制時間。採取網上監測、部門督查、社會監督等聯防聯控機制,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對全市2.6萬家“培訓”“教育”類機構全面摸底復核,堅決禁止校外培訓機構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學科類培訓,累計開展聯合執法1.05萬次,查處違法違規機構1589家。

  嚴格限制價格。建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所有學科類和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收費納入第三方托管的雙納入價格監管機制,推動1790家校外培訓機構入駐全國校外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對3.39億元資金實行“預收費+風險保證金”穿透式監管,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

  樹立三個導向重塑教育“價值生態圈”

  近年來,重慶市堅持教育評價硬牽引、考試招生硬規范、教育督導硬倒逼三輪驅動,以教育觀念之變推動教育方式、教育結構、教育機制之變,構建形成長效的教育生態體係,從根源上扭轉教育功利短視問題。

  樹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把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作為“龍頭工程”,建立教育評價配套政策體係、人才體係,在全國率先組建教育評價改革咨詢指導委員會,率先實施市級集中督查和區縣交叉督查,堅決破除“五唯”頑瘴痼疾,強化學生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促進教育回歸本質、回歸規律。

  樹立鮮明的招生考試導向。發揮考試招生的規范性作用,建立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嚴格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招生入學“十項嚴禁”規定,全面取消招收推優生、保送生、特長生等方式招生,嚴禁義務教育學校通過筆試、面試、評測方式招生,禁止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招收擇校生等措施。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考試管理列為“雙減”重要內容,嚴格控制考試科目與頻次,規范考試命題管理,完善學習過程評價,加強學業品質監測,合理運用考試結果,降低學生考試壓力。

  樹立嚴格的教育督導導向。堅持把“雙減”工作督導作為教育督導“一號工程”,深入推進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出臺《重慶市義務教育學校教育品質標準》,將“五項管理”“雙減”納入專項監測,在全國率先制定“十四五”期間義務教育品質監測方案和將勞動教育納入監測體係,護航“雙減”落實落地。

  強化三個統籌打造城鄉“優質教育圈”

  近年來,重慶市堅持通過面上教育的優質均衡從根本上減少家長教育焦慮、壓減校外培訓機構制造教育焦慮空間,多措並舉拓展優質、共用優質、發展優質。

  探索統籌城鄉師資。教育優質均衡關鍵要推動師資優質均衡,重慶持續探索“區管校聘”長效管理經驗,全覆蓋實施教師校長交流輪崗。目前,全市學區化、集團化辦學佔比超80%,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校長交流比例達到符合交流人員的25.74%,優質教師交流比例達到24.73%,各項指標均高于國家規定比例要求。

  有效統籌城鄉教研。著力建立市、區(縣)、校三級貫通,區縣、校、年級、學科四級橫向聯通的教研工作體係,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線上+線下”教研新模式,推動形成平臺共建、問題共研、成果共用、發展共進的教研共同體,建成市級教研工作坊200個,惠及教師1萬余人,形成優秀論文、課例1700余項。

  積極統籌雲端資源。利用“5G+智慧教育”資源公共服務“智播”平臺,聯合重慶出版集團建成“免費+融通”重慶雲課堂資源服務體係。建立優質課程資源品質標準體係,遴選114所優質課程資源研發基地學校研發8000余節優質課程資源,發布資源近600萬條,累計訪問量達228萬次,形成課程研發、技術支援、常態應用和應急播出等全鏈條省域線上教育機制,打通優質教育資源普惠共用“最後一公里”。

  教育是民生,更是國計。在“雙減”這場全方位、係統性、深層次的教育持久戰中,重慶市將精準施策、係統施治、融合施力,扎實做好“雙減”後半篇文章,重塑義務教育良好教育生態,努力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