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更好實現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8/02 10:46:59
來源:《瞭望》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更好實現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

字體:

  “雙減”實施後,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下稱智慧基教&&)日均瀏覽量大幅增加。其中,課程教學、課後服務資源瀏覽量佔總瀏覽量85%以上,有效幫助解決了學生不參加校外培訓後“在哪學、學什麼”的問題。

  智慧基教&&是貫徹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行動,也是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技術基礎。它由原國家中小學網絡雲&&改版升級而來,資源、功能、應用水平較過去有顯著改善,對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深化“雙減”、創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新生態、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建好用好智慧基教&&,賦能基礎教育提質增效?《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為此專訪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

  他&&,要讓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想用、會用、愛用、善用&&,同時把&&應用與整體推進智慧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學校和教師加強智慧課堂、雙師課堂、智慧作業、線上答疑、個性化學習、過程性評價、網絡教研等多場景應用,全方位推進中小學智慧教育發展。

  應對疫情、服務“雙減”、促進優質均衡

  《瞭望》:智慧基教&&上線後,作用怎麼樣?

  呂玉剛:智慧基教&&上線以來,在應對疫情、服務“雙減”、促進優質資源共享三方面表現突出。

  從應對疫情來看,疫情期間各地普遍使用&&支持“停課不停學”。改版以來,有11個省份瀏覽總量超過1億,其中河南、安徽、河北、廣東和江蘇等5個省份瀏覽總量超過2億,青海、寧夏等西部省份每萬名學生瀏覽量較高,特別是北京、上海、青島、西安、長春、吉林等城市在今年疫情期間瀏覽量激增。可以説,&&有效服務了疫情防控大局和“停課不停學”。

  從服務“雙減”來看,去年7月中央“雙減”文件發布後,&&瀏覽量、訪問人次均呈現高位激增態勢。截至今年2月底,原國家中小學網絡雲&&日均瀏覽量達2104萬,比“雙減”文件發布前的日均瀏覽量增加17倍;今年3月1日&&升級改版試運行後,日均瀏覽量進一步增加。&&提供的課程教學、作業設計、課後服務、教師研修等資源得到廣大教師、學生的高度關注和廣泛使用,其中課程教學、課後服務資源瀏覽量佔總瀏覽量85%以上,較好滿足了學生不去培訓機構後的學習需求,産生了較好的置換效應。

  從優質資源共享角度看,&&給廣大農村地區免費送去了優質教育資源,為促進教育公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部許多農村邊遠地區利用&&資源實施“雙師課堂”,開足開齊國家課程,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

  增量提質力求精品專業

  《瞭望》:作為國家數字教育公共服務&&,智慧基教&&的資源夠不夠用、好不好用,備受社會關注。基礎教育司在推動資源建設的數量質量方面有什麼迭代動作?

  呂玉剛:數量方面不斷做增量。&&在原有專題教育和課程教學兩個資源板塊基礎上,新增加了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後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經驗八個板塊、42個欄目。現在&&資源總量達到3.4萬條,是改版前(1.1萬條)的3.1倍。

  其中,德育板塊注重大德育體系建設,共設置了黨史學習、愛國主義教育等9個欄目,既包括德育課程資源,又包括豐富的各類專題教育資源,力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課程教學板塊依託教學名師匯聚精品課程,設置了學科課程、基礎性作業、精品課遴選3個欄目。其中,學科課程資源共有19532課時,覆蓋各年級、各學科課程,涉及30個教材版本、440冊教材;課後服務板塊注重服務“雙減”,設置了科普教育、體育鍛煉等6個欄目,其中體育鍛煉欄目有17個類別、96個活動課程,着力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鍛煉需求,提高綜合素質。

  質量方面力求精品專業。&&資源建設秉承“國家工程、質量至上”宗旨,堅持系統謀劃、精心設計、嚴格標準、強化審核,切實把好政治關、堅持科學性、注重規範化。課程教學資源主要依託教育水平高的地區、辦學水平高的學校、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和製作水平高的團隊開發建設,每節課都經過教學設計、備課研究、課件創作、反復打磨等環節。其他資源堅持廣泛遴選、好中選優、應連盡鏈,確保資源精品化、專業化、體系化。

  為支撐增數量、提質量,&&資源來源堅持集成共建,得到了中央有關單位、地方教育部門和部分高等學校大力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中國文聯、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部門單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方及多家出版單位提供了各類豐富的優質資源。

  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學生學習科學課(2020年12月18日攝)宋為偉攝/本刊

  &&資源滿意度超過85%

  《瞭望》:好資源應用盡用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基礎教育司是如何推動&&應用的?

  呂玉剛:“應用為王”是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首要要求。今年4月,教育部已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地方和學校試點工作的通知》,強化應用部署指導。各地也高度重視,通過印發專門文件、制定應用方案、開展專項培訓等多種途徑推動&&廣泛應用。

  其中,一個重要的推廣應用機制是,將國家&&資源常態化應用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基本要求,引導學校、教師和學生從實際需要出發,選擇應用適合的資源作為教研、備課、教學的重要參考;建立資源應用跟蹤考評和激勵機制,引導教師積極學習借鑒&&提供的優質資源改進教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還在優質教育資源基礎上開發了多種應用功能,優化用戶體驗。如上線了手機APP,增強了&&使用的交互性,讓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課後服務、家校交流、教師研修等多場景應用有更好支撐。

  此外,&&開發了大數據&&,實現了訪問量實時統計,可對每個板塊、每個欄目、每條資源、每個省份和地市及具體用戶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幫助精準分析學情,有針對性地改進教育教學和評價資源的質量效果。

  &&自上線以來,應用活躍度始終保持高位。3月28日改版上線至6月10日,瀏覽總量達到25.37億,日均瀏覽量達到3253萬,是去年同期(73.3萬)的44倍,最高日瀏覽量達到8997萬(5月5日)。用戶覆蓋全國各省區市,還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使用了&&,美國、日本、加拿大活躍用戶量過萬。

  學校、師生和家長普遍反映&&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內容豐富、資源優質,應用響應速度快、絲滑無卡頓。網民tian3留言“我們老師可以利用&&資源備課,自己先提高,再給學生們帶來更好的課堂!”有學生留言“在家就能看到北京、上海特級教師上的課,真是太棒了!”公眾號“一個胖爸爸”發布“超感動!國家建的新&&,不花錢的名師課,真是太香了!”

  根據380多萬份隨機問卷調查,&&資源滿意度超過85%,已有2.8萬條資源被用戶點讚,佔資源總數的84.1%。

  加速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

  《瞭望》:下一步&&建設還有什麼考慮?

  呂玉剛:下一步主要是做好三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持續豐富&&資源。完善資源建設與迭代更新機制,不斷匯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目前已部署建設覆蓋各教材版本、各學段、各學科的課程教學資源,同時面向各省份、各專業機構廣泛徵集遴選各類優質教育資源。

  二是不斷拓展&&功能。進一步增強資源使用互動性,豐富和完善應用場景,加強資源應用跟蹤反饋、過程性數據收集與分析、個性化資源推送等,更好地服務師生個性化需要。

  三是大力推動&&應用。強化師生應用培訓,大力提升師生信息化素養,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健全應用激勵機制,推廣一批試點典型經驗;推動常態化廣泛應用,更好實現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特別要進一步加強智慧課堂、智慧作業、線上答疑、網絡教研等方面應用,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我們提出一個“四化目標”,即&&體系協同化、網絡運維順暢化、精品資源體系化、融合應用常態化。我們希望經過2至3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國家基礎教育&&體系;基本具備支撐&&穩定運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基礎設施條件;基本建成導向正確、科學專業、覆蓋廣泛的高質量基礎教育資源體系;基本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資源教與學成為新常態。

  《瞭望》:你對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有什麼寄望?

  呂玉剛: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既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徵,又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支撐和動力引擎。

  我們還要看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一批學校在推進教育數字化上也探索了可學習可借鑒的成功模式。此外,經過多年教育信息化發展,特別是經過突發疫情“停課不停學”的實踐,師生信息化素養和應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這些都為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各地各校要抓住這一機遇,充分利用科技賦能,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雙減”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學校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探索差異化作業佈置和個性化作業輔導;提高課後服務水平,增強課後服務吸引力、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積極創設沉浸式、實景式、體驗式、互動式課堂;提高教育評價水平,充分利用&&應用過程性數據提升教育評價的精準性、有效性。

  總之,要加速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堅持成熟先上,大力推進數字技術在教育教學和管理方面的多場景應用,力爭把智慧基教&&打造成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標杆工程。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