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成長和工作價值,追求“勞”“逸”動態平衡 新青年職場“向前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3/25 09:06: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期待成長和工作價值,追求“勞”“逸”動態平衡 新青年職場“向前看”

字體:

  3年前,崔錦銘把自己的工作地點選在了新一線城市杭州。讀電腦科學專業的他一來看中杭州在互聯網産業上的優勢,二來喜歡年輕態的城市氛圍和從容適中的工作節奏。切身體會和他的想像相契合。職場氛圍包容、開放,沒有明顯上下級關係,給了他一展拳腳的空間。閒暇的時間,崔錦銘喜歡爬山、徒步運動,西湖邊的寶石山、美女峰、北高峰,他都去過了。

  章任祎畢業于江西一所高校,考公務員或進入事業單位是他的就業首選。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源于對疫情之下就業環境的感知,另一方面也參考了父母的建議。章任祎有一些同學和他的想法類似,“大二、大三的時候,都説要找個私企,要闖蕩、見世面。疫情之後,身邊想選擇國企、事業單位等相對穩定崗位的人變多了。”

  隨著春招季的到來,大學畢業生們投入新一輪的求職熱潮。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2年高校畢業生預計1076萬人,年度人數首次超過千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下了歷史新高。為了解青年的求職期待和需求,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面向全國大中專院校學生和職場新人發起問卷調查,共回收就讀或畢業于679所高校的受訪者填寫的有效問卷5244份。調查結果顯示,最受受訪青年歡迎的單位類型是國有企業(43.62%),事業單位(28.34%)、政府與行政機關(19.07%)排在其後。在受訪者最看好的行業中,互聯網、電子通信等信息技術行業排在第一位(67.04%),其次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44.07%)、教育行業(40.54%)、衛生和社會工作(17.79%)、金融業等(14.96%)。此外,有29.09%受訪者在就業傾向中選擇了“靈活就業”,僅次于選擇“單位就業”(40.09%)的受訪者。

  二三四線城市吸引力提升,互聯網行業熱度不減

  田晟隆是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的大四應屆畢業生,他的求職之路一路“開門紅”。2021年秋招時,他便拿到了3家私營企業的錄用函。田晟隆家在太原,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求學十幾年,從未離開過家鄉。就業時他希望能繼續留在家鄉,在他熟悉的地方、在親人身邊,是他最向往的生活。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35.07%的受訪者想到二三四線城市就業,想到新一線城市就業的則有32.32%,均超過了一線城市的26.40%。2021年3月春招季和9月秋招季,中青校媒的就業相關調查顯示,想到二三線城市就業的受訪者分別為28.04%和25.00%,而今年春招季,這一選項的比例有較為明顯的上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長安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大學生的求職意願趨向于“求穩”。“由于一些中小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受到幹擾,求職者更願意到國企、事業單位等相對穩定、福利待遇相對較好、社會聲望較高的用人單位。”在李長安看來,中小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增加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説近些年這類城市的‘搶人大戰’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二線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確有提升;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就業容量有所降低,而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逐年遞增;此外,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改變,二三四線城市生活成本較低、工作壓力相對較輕,也促使年輕人開始向這些城市轉移。”

  林曉瑞畢業時也選擇了一座三線城市。現在,她在江蘇鎮江的一家企業做國際銷售工作。“生活壓力不大,幸福感強,而且也有很多機會和可以實現個人價值的平臺。我就讀的外語專業在南方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又因為我的工作需要倒時差和國外客戶溝通,所以我就想選擇一個生活節奏比較慢的城市,這樣在我工作之後也能比較放松地融入到生活中。我現在工作的城市離南京和上海比較近,這樣在我有購物或者旅遊需求的時候,出行也比較方便。”

  新一線城市對求職者仍具吸引力。站在“春招”的潮頭,計劃跳槽的萬雅楠除了“觀望”本地的企業,還將目標投向了新一線城市。目前她供職于上海的一家互聯網企業,“許多互聯網大廠在新一線城市都有業務延伸,這類城市的本土企業也有非常多且不錯的崗位,而且更為宜居。”

  萬雅楠直言自己陷在“被市場選擇”的焦慮感中。雖然已有3年工作經驗,她卻表示並沒有自信成功跳槽至心儀的崗位:“老話説‘金三銀四’崗位多,但隨著畢業生越來越多,與你競爭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常常“自嘲”自己是“互聯網女工”,萬雅楠仍希望選擇互聯網這條賽道。“一是因為平臺廣闊,擁有非常多的就業機會;二是發展速度快,個人能力提升也快。”她將互聯網行業比作一片汪洋大海,“乘浪而行,也能走得更快、更遠一些。”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互聯網行業仍是崗位“功能表”上的“香餑餑”。中青校媒2021年春招季和秋招季的調查顯示,向往這一行業的受訪者分別佔77.42%和64.31%,而2022年春招,互聯網行業仍保持在第一熱度(67.04%)。

  江西師范大學的李丹希望自己能在互聯網行業的沃土中“野蠻生長”,她在當地的一家媒體和一家互聯網公司各有過一段暑期實習經歷。對比兩段實習歷程,她表示“還是更想去互聯網公司”。“感覺他們更願意給年輕人機會,即便是實習生,也有深度參與某一項目的機會。”

  半數受訪者曾遇求職迷茫,超六成期待遇到帶團隊有明確方向的領導

  章任祎是2021屆畢業生,按照最初的規劃,2022年的春天他應該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校園裏開始一段全新的旅程。然而,2020年章任祎剛剛收到國外學校的錄取函後不久,學校當地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各種新聞鋪天蓋地地砸向章任祎,他原本對自己畢業後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但就在那一瞬間,“我非常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何去何從”。2021年農歷新年,章任祎發了一條朋友圈:“2020年,從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與全世界同呼吸共命運。”

  2021年7月本科畢業後,章任祎向英國的學校申請保留一年學籍,延後入學。現在,又經歷了一次考研失利的他,一邊謀劃著繼續申請國外的研究生,一邊想著再考一次研,中間還得穿插著參加幾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考試。從規劃清晰,到四處撒網,章任祎心裏不是滋味,但他想在短時間內,“給自己一個交代”。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在求職遇到的問題中,50.53%受訪者選擇了“迷茫,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工作”,40.21%認為較難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工作,29.63%認為獲得工作的機會、渠道較少,19.31%認為疫情影響了找工作的節奏。

  讀研期間,崔錦銘也為未來迷茫過。“我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去想,不知道以後到底要做什麼。”就在他找不到方向的時候,一位前輩成了立在十字路口的那塊方向標。“他和我提到,隱私計算很有發展前景,我去查了很多相關論文,了解了行業背景資料,發現確實很有意思,是我喜歡的東西。”下定決心後,他就把目標瞄準把隱私計算放在公司發展的關鍵位置的單位。經過了一番對招聘單位的研究,他最終選擇了現在這份工作。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65.73%受訪者期待遇到帶團隊有明確方向的領導,47.65%受訪者喜歡給員工發揮空間的領導,47.62%受訪者偏愛耐心、能教人成長的領導。在不同類型的同事中,“合作”(60.55%)、“真誠”(50.48%)、“領導力”(43.95%)、“專業”(40.50%)等,是受訪者喜歡的特質。此外,80.91%受訪者不喜歡“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同事,“只會説不做事”的人(47.46%)、“甩鍋俠”(42.18%)等,也是受訪者不希望遇到的。

  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艾敬亭自稱“話癆”,“大膽表達,快樂工作”是他的信條。“我希望能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不斷拓寬思維和對行業的認知,和有趣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而“大膽表達”也是他對工作環境的期許:“希望對內匯報和對外輸出的時候發揮創新性,不會擔心説多説錯。”

  “最好的狀態就是公司像一個大家庭。”萬雅楠認為自己是一個比較注重團隊歸屬感和凝聚力的人,“團隊成員之間可以互相關心,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談及未來期待的同事,萬雅楠表示自己最怕“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如果不幸加入了一支‘背刺成風’的團隊,我會毫不猶豫地逃走。”盡管常常訴説憂慮,她仍非常期待未來的職業生涯。“期待那個在職場中快速升級的自己。”萬雅楠坦言自己仍有無限前進的動力:“希望我能成為工作中那個可靠的‘扛把子’,也能成為同事眼中那個‘既是戰友又是朋友’的夥伴。”

  “向前看”勝過“向錢看”,六成受訪者會因沒有成長空間跳槽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受訪者擇業時最看重工作單位的發展前景(69.76%),此外還有工作方向符合自己的專業或喜好(34.57%)、工作單位價值觀(33.33%)、個人成長機會(32.86%)、工作單位規模和實力(27.23%)、工作是否穩定(22.79%)等。相比于高薪,工作中的提升和工作的意義更被這屆年輕人看重,成長(66.55%)、價值感(52.61%)、高薪(42.22%)依次排在受訪者看重的工作價值的前3位。而63.88%受訪者表示,會因沒有上升空間而跳槽。

  盡管尋找方向的路途中頻遇荊棘,但章任祎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談及工作中最看重的事,他將實現自己的價值放在第一位。于他而言,從事一份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工作,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實現人生價值最好的一條路。

  在選擇工作時,河北一所高校的研三學生畢海躍會優先考慮工作的平臺和成長空間,工作氛圍、薪資、工作強度和福利依次排在其後。“年輕的時候還是要多學習、多成長,我覺得自己可以吃苦。”不過,足夠的假期也是他非常看重的工作福利之一,“這和‘吃苦’不衝突,能休息的時候就要好好休息,如果工作需要肯定也要‘衝’。”在他看來,“勞”和“逸”要達到一種“動態平衡”。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受訪者最在意的工作福利,是租房或安家補貼(70.04%),其次是足夠的年休假(66.88%)。定期免費體檢(38.20%)、育兒假(35.20%)、交通補貼或免費打車(33.43%)等,都是受訪者關心的福利。

  説起福利待遇,林曉瑞最認可的,是她所在的公司為有需要的員工提供宿舍。“這對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友好’,節約開支,而且不用操心租房子。住在公司宿舍,上下班也很方便。”

  李長安觀察到,現在年輕人越來越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對工作的要求中,職業發展前景、自我價值實現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雖然薪資和福利也很重要,但實現自我價值的優先級更高。“目前大學生就業規模大,怎樣更好地滿足就業需求,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年輕人追求就業品質,對于用人單位來説,多給年輕人提供發展空間和友好的環境,對人才吸引有很大助益。”

  經歷了考研失利後,李丹開始緊鑼密鼓地進入求職時間,她將求職目標瞄向了北京,“北京的互聯網公司數量多,崗位需求也大,應該會有更多發展機會。”對于有可能面對的通勤和租房問題,李丹希望未來可以找一家福利待遇相對較好的企業:“工作辛苦一點也沒關係。”她為自己準備了一份“意向企業”的名單,按照自己的優先級分批次投遞了簡歷,等待回應的過程焦灼又充滿期待:“希望能有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讓我有勇氣重新出發。”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丹、萬雅楠、章任祎、艾敬亭、林曉瑞為化名)(見習記者 畢若旭 程思 羅希)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