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繼續推行大類招生 所有學科均圍繞“人工智能+”交叉升級-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6/25 11:37:28
來源:新華網

同濟大學繼續推行大類招生 所有學科均圍繞“人工智能+”交叉升級

字體:

  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 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經過114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擁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同濟大學共有12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近日,同濟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陳宇光以及學校六個學院相關負責人做客新華網“2021高考情報局”,介紹學校2021年招生政策及部分專業情況。

  2021年繼續推行大類招生模式

  大一新生將全部進入新生院學習

  陳宇光介紹,同濟大學自2019年起採取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大類培養,今年繼續全面推行大類招生,主要劃分十個大類,其中五個屬於工科,兩個屬於文科,剩餘三個分屬於商科、理科、醫學。“我們的學科建設非常完善,同濟大學注重新工科的發展,以理工科見長,多學科全方位發展,已經建成學科完善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陳宇光建議考生和家長在報考大學時,可以考慮優先報考綜合性大學。他認為,綜合性大學對學生的培養更加全面,可以支持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大一新生入校後將全部進入新生院。同濟大學的新生院包括九個學堂,這九大學堂的院長均由院士或其他國家級人才擔任。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以得到多層次、多級別老師的幫助,每個學堂都配備了專職輔導員、兼職輔導員及班主任,同時,新生院實行導師制,學生可以自選感興趣的專業方嚮導師來對自己進行指導。

  此外,新生院在人才培養方面開展跨學科通識教育,具體體現在開設大類導論課及開展教育拓展活動,這些課程及活動重在讓學生在入校第一年裏真正地了解每一個專業大類具體學什麼,將會遇到哪些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引導學生走向着眼未來的發展之路。

  陳宇光介紹,一般而言,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的主修專業確認當中,第一志願的確認率超過87%,前兩位志願確認率超過93%,還有超過10%的學生跨大類確認專業,也就是説,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如願選到自己想要學習的專業。

  適應新工科發展

  所有學科均圍繞“人工智能+”進行交叉升級

  “在同濟,我們所有的學科都在進行‘人工智能+’的交叉升級,這也是與新工科的發展相適應。人工智能只有跟具體的行業結合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陳宇光説。訪談中,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周穎、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戴曉虎、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院長凌建明、汽車學院副院長趙治國、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卞永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邱軍依次圍繞各自負責的領域,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了學校的三個招生大類,分別是土木與環境大類、智能交通與車輛類及智能化製造類。

  據介紹,土木與環境大類所包含的8個專業均為A類學科專業,並且均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圍繞智能建造方向開展人才培養。

  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學科已有107年歷史,土木工程學院現設有4個本科專業,分別是土木工程、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智能建造。學院構建了“共性基礎+個性發展”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本科重基礎、重素質,碩士重專業、重素養,博士重學術、重獨創,旨在培養未來土木工程的領導者。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全國高等院校中最早以環境學院建製成立的教育和科研學術機構,設有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三個二級學科專業。學院重視社會服務責任,將科研成果成功應用於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長沙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等一批國家及地方重大環境保護工程中。

  智能交通與車輛類是同濟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凌建明介紹,同濟大學是一所同時擁有道路、鐵道、機場、磁浮、汽車交通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的高校。智能交通與車輛類招收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兩個本科專業,均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多次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汽車學院是國內率先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汽車空氣動力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人才培養高地。學院設有車輛工程專業,與材料學院、設計創意學院共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本科專業、汽車造型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以智能機械與綠色能源見長,具有中德合作傳統優勢,現有五個本科專業,分別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智能製造工程、工業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其中,前4個專業在智能化製造類招生,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在土木與環境類招生。

  “人類文明的進步離不開材料,材料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邱軍介紹,材料學院現有兩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兩個專業均在智能化製造類招生。學院堅持小班化教學,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到教授課題組參加大學生創新項目。

  設有人文科學試驗班和社會科學試驗班

  本科階段即有機會浸潤在國際化教育當中

  陳宇光&&,同濟大學還開設人文科學試驗班和社會科學試驗班。此外,學校在多個省份設置機械類招生,此專業大類為依託同濟大學與德國四十年來合作交流基礎上形成的深度合作項目,學費每年1.5萬元人民幣,學生們在本科階段便能浸潤在國際化教育當中,學生在校期間和其他學生在轉專業、獎助學金、推免保研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未來赴德讀研也有較好通道,歡迎各位考生和家長關注。

  “同濟大學為同學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條件,校園擁有春櫻、夏葉、秋楓、冬雪等風景,四季皆美;宿舍都配備自習室、舞蹈室、公用廚房、休息室、音樂室等;兩個主校區均設有大型體育場所,恒溫游泳館、網球場、籃球館、真草足球場等一應俱全。”陳宇光説。

  除此之外,陳宇光&&,同濟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一直都很好。目前,畢業生的就業去向趨於多元化,多集中於互聯網行業、建築行業、事業單位等,還有很多學子會選擇讀研或者出國進一步深造。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