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1/ 16 10:51:04
來源:新京報

“吳姥姥”成網紅,“不刷題”的快樂人人能懂

字體:

  72歲的同濟大學物理學教授吳於人最近火了。用鐵鍋演示天眼、用掃帚模擬太空中的宇宙射線……這位灰白短發的“吳姥姥”説話風趣,站在鏡頭前做趣味物理實驗時,給孩子們連連帶來驚喜。“吳姥姥”的科普主要面向青少年基礎教育,但因為好玩易懂,還意外吸引到大批成年人。

  “硬科學”該怎麼教?這是時代拋給每一位老師的問題。短視頻讓科普觸達更多圈層和年齡段,其傳播時間和地域也不受限制,有效放大了傳播價值。而短視頻的互動功能,在提升了教學效率的同時,豐富了科普形式。

  從科普內容來看,“吳姥姥”團隊也配合短視頻的形式做了量體裁衣。早在大學授課時,吳於人就覺察不少學生對物理有明顯的畏難情緒。所以,她的科普直播通過生活化的語言、接地氣的小實驗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展現物理科學的真正魅力。一些抽象復雜的物理知識術語,一度令人望而卻步。“吳姥姥”卻讓我們看到,科學是實用有趣的。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裏,吳教授平易近人的科普姿態成功引導家庭教育“蹲下來”與孩子交流。她的實驗啟發了一眾虎爸虎媽帶著孩子在家做“親子實驗”。當家長孩子變成了共同探求知識的“同班同學”,想必家庭教育氛圍也會變得其樂融融。

  “@不刷題”的霸氣賬號名稱,已成了吳教授當下吸引百萬粉絲的“流量密碼”。興趣引領、不極端應試、快樂教育理念,貫穿了吳於人整個職業生涯。“科學重器,築夢未來”是她的情懷和理想,而“不刷題”則代表著她對教育價值的終極判斷及取舍標準。

  “@不刷題”賬號受追捧,優質科普內容生産者與平臺雙向賦能、互相成就,無疑是好事一樁。公眾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科普知識,讓流量向更加健康、智慧、深度的內容傾斜。某種程度上,這也可以看作是,公眾對泛娛樂類視頻審美疲勞後的一種價值回歸,從需求側倒逼平臺更好地構建內容生態。(新京報評論員 李瀟瀟)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11447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