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6/ 11 12:06:19
來源:新華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續寫小班化教學 引領學生深入科研

字體:

  新華網北京6月11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17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志在培養黨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卓越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招生辦副主任馮傑梅做客2021“新華網高考情報局”,介紹學校今年招生計劃和人才培養等情況。

  小班化教學 大部分專業無選考科目要求

  馮傑梅介紹,自教育部2019年實施 “雙萬計劃”以來,學校有13個專業獲批進入“雙萬計劃”,其中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新聞學、經濟學、廣播電視學、歷史學10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哲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財務管理3個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今年本科計劃招生400人。採取小班化教學,每專業招生15-35人左右,涉及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6個門類。

  據介紹,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大部分專業沒有選考科目限制要求。在全國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目前3+3省份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政治必選科目要求;歷史學專業,歷史、地理兩門科目選一門即可。3+1+2省份還有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政治學與行政學有政治必選要求。考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心儀的專業報考。學校錄取時實行分數優先原則,不設專業級差,無需單獨面試及體檢。

  多種教學方式 引領學生深入科研

  馮傑梅表示,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科教融合為基本路徑,以提升教學培養品質為中心,全力做好本科生教學培養工作,並通過三種方式進行人才培養:

  “師徒制”:學校實施學業導師制度,每位導師指導2-5名學生。

  “本-碩-博”資源一體化:中國社科大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層次哲學社會科學後備人才,在相關基礎學科和重點學科探索連續培養途徑。通過加大推免力度、碩博連讀、向本科教育導入研究生教育資源等形式,推動實現“本-碩-博”資源一體化,通過12個本碩博一體化的科教融合學院的組建,實現了科教相互融合、校所優勢互補。學校全面實施崗位教師、特聘教授和專任教師、研究生導師制度,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師資隊伍。截至目前,共組建科教融合型教學團隊210個。

  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中國社科大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養納入到日常教學體係和培養方案中,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學校設有“人文社會科學新苗支援計劃”,根據學生學歷層次、專業特點不同,探索、提升本科生科學研究能力,形成以“課題研究”“讀書會”“學術競賽”“研究小組”“成果獎勵”五位一體的本科生科學研究管理體系。

  與海外多所知名高校合作 拓展學術資源

  學校充分利用高層次國際交流合作網絡,深化學生的國際化培養,擴大學生的對外培訓與交流,同時大力引進國際學術資源,提供多元化的國際教育,努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本科人才。

  截至目前,學校已經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70所海外知名高校和機構簽署國際合作協議,國際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國際合作層次和水準不斷提高。

  自成立以來,學校積極實施學生海外學習交流支援計劃,選派學生參加國家公派項目或社科大學生海外培養項目,設立社科大學生海外培養學分項目、短期海外研修項目獎學金等,共派出632名學生赴國(境)外學習或線上參加海外高校組織的課程,其中本科生290人。

  填報志願需從實際出發

  馮傑梅認為,考生不論報考哪所學校,都應充分考慮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選擇適合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專業,提前做好學業、職業、人生的初步規劃,理性選擇專業與學校。不盲從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高分專業”。

  學生在填報志願和選擇專業時要規劃為四步:自我認知,環境分析,決策,行動。

  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特長,多方位進行自我認知,明確自己適合學習什麼專業以及未來大致的規劃;

  其次,對目前外部社會環境、現階段各行業有初步了解,了解分析各學校和專業資訊;

  再次,做出分析判斷,對面臨的選擇做出決策,制定目標,對志願填報而言就是列出學校志願、專業志願備選;

  最後,根據制定目標付出行動,也就是進行志願填報,並在大學根據不同階段目標不斷努力。

【糾錯】 【責任編輯:郭亞麗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9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