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少年!我是少年!
我有如炬的眼,我有思想如泉。
我有犧牲的精神,我有自由不可捐。
……
不管它濁浪排空,狂飆肆虐,我只向光明的所在,
進前!進前!進前!”
這首豪邁的詩歌《我是少年》的作者,是百年前,北京鐵路管理學校(今北京交通大學)的一名大三年級學生。
他就是北京交通大學傑出校友、著名的文學史家、社會活動家、第一批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振鐸先生。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
學史明理 學史增信
學史崇德 學史力行
以史為鑒 不忘初心
今天,黨史故事百校講述
帶你聽北京交通大學訴説鄭振鐸的故事
“五四”運動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當時,辦報刊與開學會,是近代中國革命家爭取輿論、啟迪民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鄭振鐸早早認識到這一點。他與中國共産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瞿秋白等人創辦進步刊物,創作發表小説、新詩、政論文章,翻譯俄國文學作品,並與耿濟之一起最早以詩的形式翻譯了國際無産階級的偉大戰歌《國際歌》,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獨特貢獻。
當民族危難來臨時,當黨和國家工作需要時,鄭振鐸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他曾説:“每一個人,都應為‘大我’而犧牲‘小我’。成功不必‘自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人有此信念,民族乃得永生。”
鄭振鐸先生是北京交通大學傑出校友的代表,也是後輩師生學習的典範,他的愛國思想、治學精神已經成為北京交通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大學
接下來
請繼續講述黨史故事
【糾錯】
【責任編輯:郭亞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