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21年到2021年
中國共産黨走過了一百年的滄桑歲月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
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一位百歲高齡老黨員仍然堅持周二坐診
他就是被譽為國內眼科學創始人之一的張效房教授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
一起聽這位百歲老黨員講述他的初心與使命
張效房教授出生於1920年,1945年,畢業於國立第五中山大學醫學院。抗日戰爭期間,他所在的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多次搬遷。但即使是最為困難的時期,學院教學工作和治病救人也從未中斷。
張效房教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內異物定位和摘出方法,被稱為“張效房法”。濟世以術,術精懷虛且名高行謹;立心以仁,令聞令望而弦歌不輟,在他的帶動下,眼科門診有不少退休多年、仍然堅持坐診的醫生,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學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産黨員的無私奉獻,彰顯了鄭大人的責任擔當。
憶往昔崢嶸歲月
百年間滄海桑田
一代代鄭大人同心同德
一心向黨
@陜西師範大學
接下來
請繼續講述黨史故事
【糾錯】
【責任編輯:郭亞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