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09 09:05:4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孩子厭學失眠沉迷網遊,毛病其實是“心病”

字體:

  孩子厭學失眠沉迷網遊,毛病其實是“心病”

  中科院發布的報告顯示:青少年心理問題頻發,缺乏愛的滋養和“以愛為名的傷害”是主要病因

天津市西青區實驗小學各班級召開面對面心理健康專題家長會(2月23日攝)。新華社發

  17歲的晗晗已因抑鬱症休學兩年。原本今年6月參加高考的她,不得不將這一重要時刻一推再推。家人想不通,一直乖巧懂事、成績優異的孩子,為何會患上抑鬱症?

  中國科學院近期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小學階段的抑鬱檢出率為一成左右;初中階段的抑鬱檢出率約為三成;高中階段的抑鬱檢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鬱的檢出率為10.9%-12.5%。

  這些孩子有的厭學失眠、身體出現種種不適,有的沉迷網絡世界逃避現實,有的甚至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一天50個專家號,一大半屬于中重度以上抑鬱症

  “深陷旋渦無法自拔”“無聊無趣”,身患抑鬱症的晗晗感覺自己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壓制,讓她無法靜心學習、難以入睡、不想吃飯……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在被抑鬱症等心理問題困擾。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醫師王哲每天接診30個病人,其中近一半是12至18周歲的患者。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成立了兒童精神心理亞專科門診,負責人曹曉華介紹,他們的門診量在醫院排名靠前,“一位專家一天50個號,都能約滿”。就診的孩子中,十三四歲的初中學生居多,問題主要為抑鬱和焦慮,其中一小半達不到疾病的程度,屬于心理亞健康狀態,但有一多半需要吃藥,屬于中重度以上抑鬱症。

  疫情更使得原本就不樂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兒童青少年自殺案例屢被報道。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2020年疫情期間以及復學後,全國很多地區,尤其是一線城市,出現了中小學生自殺率較大幅度上升現象,青少年厭學、自我傷害呈現惡化趨勢。

  盡管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但危機並未就此消除。“今年前來問診的病人特別多,中小學生佔很大部分,10個問診的孩子中,有2到3個有自殘行為。”海南省人民醫院心理咨詢科副主任康延海説。

  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主任醫師王永柏教授説,青少年抑鬱症等心理問題更多表現的是軀體化症狀,是“無聲的抵抗”,“比如孩子很少笑了,和同學往來不密切了,不愛上學和吃飯,注意力、理解力、記憶力下降,這些都表明孩子的情緒出問題了。”

  採訪中,記者遇到一名高一女生,平時她學習成績中上等,補課頻繁,周六補三門、周日補三門,一周沒有一天休息,睡眠嚴重不足,後來開始沉迷手機遊戲,不出門也不願上學,隨著情況惡化,逐漸出現割腕、捂被大叫、鑽床下等行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及其團隊研究發現,疫情期間,網絡遊戲成癮的人群中,青少年人數增加了2%。

  記者在海南省安寧醫院見到一名學生患者,他正在母親的陪伴下住院治療,病因是沉迷手機遊戲,出現攻擊行為。他的母親表示,孩子原本學習成績不錯,自從迷戀上手機遊戲後就不可自拔,每天放學回家就找家長要手機,熬夜玩手機是常事,不給手機就情緒失控,甚至動手打人。

   1 2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1110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