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06 08:59:47
來源:新華網

廈門大學,為什麼這麼牛?!

字體:

生活中

常有人把

“我可不是嚇大的”

挂在嘴邊

但還真有些人

卻從不這麼説

因為他們

還真是廈大的

 

灼灼其華

坐落在廈門島西南側的廈門大學

不僅面朝大海、背靠青山

還毗鄰千年古剎南普陀寺

獨特的地理位置

讓廈大人自我調侃

“當你感到人生艱難的時候,總有去處”

不過,在廈大

基本生活是很難遇到什麼大困難的

因為—— 

這裏的米飯免費

飲用水免費

就連廁紙都是免費的

學生畢業時

還可以通過刷卡記錄

看看自己吃了多少米

據説

有人四年吃掉1000多斤

(不得不説,幹飯人,真有你的)

吃飽喝足

坐在“五星級”的豪華圖書館

便可以無憂無慮地開始一天的學習

學累了

還可以回到無敵海景房學生宿舍

枕著大海的聲音睡上香甜一覺

而且

都説廈大寵學生是出了名的

芒果樹不僅是學校的景觀樹

秋天一到

熟了的芒果

是要摘給師生品嘗的

芙蓉湖不僅是學校的景觀湖

裏邊養的魚

除夕那晚

是要端上留校學生餐桌的

沙茶面、五香條、面線糊、海蠣煎、四果湯

……

食堂裏充滿閩南特色的地方小吃

只有你想不到

沒有師傅做不到

食堂阿姨還嘗試性地

向同學們徵集新菜肴

可沒想到

同學們認真寫下的菜名

比回答期末試卷上

最後一道大題的字數都多

(阿姨:自己出的題,哭著也要做出來)

廈大不僅是“好吃的”

廈大更是好美的

白城沙灘的海

滿園紅艷艷的鳳凰花

必打卡的芙蓉隧道

有獨特風格的嘉庚建築

“背山靠海,風景絕佳”

魯迅:這話真是我説的

如果説

有極其短暫的時間

臨海的廈大不那麼美了

那可能,只有颱風過後吧

打掃水淹的校園

屬實需要花點力氣

不過

這些美好的、難忘的、有趣的

又或些許遺憾的、意想不到的

種種記憶

都屬于XMUer這個共同的名字

 

而今天

廈大所有的故事

都要從100年前

一位愛國華僑的宏偉藍圖説起——

百載風雨

1921年4月6日

被毛澤東譽為

“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的陳嘉庚

懷抱教育救國宏願

傾資創辦了廈門大學

中國近代史上

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誕生了

剛建校的廈門大學

廣攬英才,群賢畢至

林語堂、魯迅、顧頡剛等前來任教

廈大文科盛況非凡

“一時頗有北大南遷的景象”

 

魯迅的忘年交、廈大學子羅揚才

在廈大的囊螢樓裏

組建了福建省第一個中共黨支部

後來

它成為了閩西南地區

黨的發祥地和播種機

革命運動的策源地

被譽為“八閩大地的革命搖籃”

抗日戰爭的漫天烽火裏

廈大內遷福建長汀

成為當時粵漢鐵路線以東

唯一的國立大學

 

時任校長薩本棟

從嚴治校,艱苦辦學

拆了汽車發動機給學生發電

設計互通防空洞方便學生上課和疏散

戰火中

廈大成為當時“國內最完備大學之一”

 

不僅在校生

從200多人發展到1000多人

更連續兩年獲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賽第一

也造就了“南方之強”的美譽

繼往開來 

新中國成立後

百廢待興的火熱年代裏

廈大對國家急需人才的培養

更是熱火朝天

王亞南 

《資本論》翻譯者之一王亞南

出任新中國成立後的

廈門大學首任校長

他對學生要求嚴格

但也愛才惜才

在福州街頭偶遇陳景潤

看他生活困頓便請回廈大工作

 

1973年

陳景潤發表了“1+2”詳細證明

在世界上引起巨大轟動

被公認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

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

陳景潤

“國家之所需,我輩之所向”

歷經千辛萬苦回國的蔡啟瑞

從0開始轉向催化研究

創建中國高校第一個催化教研室

蔡啟瑞

還有為推動我國電化學研究領域發展

作出開創性貢獻的

傳奇“父子院士”

田昭武、田中群

傳奇“父子院士”田昭武、田中群

還有國際寄生蟲研究領域頂尖專家

解決了一個又一個

危害國人健康的寄生蟲學疑難問題的

傳奇“父女院士”

唐仲璋、唐崇惕

傳奇“父女院士”唐仲璋、唐崇惕

從歷史中回望

如今的廈大人

依然在乘風破浪

聯合研制的

“嘉庚一號”火箭

于2019年在我國西北部成功發射

聯合研制的

“海絲一號” 衛星

成為國內高校

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

擁有完全智慧財産權的

“嘉庚”號海洋科考船

達到世界同類型科考船的頂級水準

創下多項第一

在抗疫前線

廈大人埋頭實驗室與病毒賽跑

扛起“國家隊”的責任擔當

49天研發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

全球超80個國家和地區應用

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肺炎疫苗研發

成為我國五條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技術路線之一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也續寫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山海情》裏“廈大高材生”郭閩航的原型

便來自于廈大援寧支教團

從1999年到2021年

241名支教隊員

足跡遍布寧夏海原縣、隆德縣、閩寧鎮

這是一場長達22年的愛心接力

愛國、革命、自強、科學

廈門大學的“四種精神”

是廈大人引以為豪的精神坐標

是廈大人心中永存的熱血記憶

更是廈大人砥礪前行的永恒動力

如果你問一個廈大人

“對廈大最難忘的是什麼”

也許他會説,是鳳凰花

鳳凰花開兩季

一季九月迎新,一季六月畢業

紅艷欲滴的“校花”嬌顏

深深地烙在每個廈大人心上

以至于畢業後

每每聽到那首

“非正式版校歌”《鳳凰花開的路口》

都還會心潮澎湃、潸然淚下

也許他會説,是建南鐘聲

聽著晨鐘醒來,伴著鐘聲下課

被敲響了一百年的南強鐘聲

在時間的縫隙裏

見證著廈大人

將大學文脈代代相傳

也許他會説,是嘉庚建築

百年後的今天

當你漫步于廈園

那中西合璧、別具一格的

“嘉庚風格”校園建築

仍在訴説著校主陳嘉庚先生最初的宏願:

“我要讓外國的輪船一進廈門港,

首先就看到一座中國的大學。”

英彥蔚起,山高水長

今天

這座與黨同齡的高等學府

迎來了她的100歲生日

 

100年來

廈門大學從未更改過校名

而“廈門大學”這四個字

更成了多少學子

午夜夢回的原鄉

廈大學子將永遠銘記

“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訓

不畏艱難 砥礪前行

“為吾國放一異彩!”

如果你要問:

“廈門大學為什麼這麼牛?”

XMUer的回答必定是:

“廈門大學,就是這麼牛!”

出品人:田舒斌 徐姍娜 錢彤

監制:周紅軍 劉加文

策劃:劉洪 姚予疆

監審:商亮 陳璟春

執行策劃:梁甜甜

作者:黃偉彬 張夏 曾文萃 郭宸

攝影:廈門大學黨委宣傳部 視覺中國

校對:谷朋 貴婷

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

新華網教育事業中心

廈門大學

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郭亞麗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98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