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10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共産黨人前仆後繼、團結一心,創造和培育了具有不同時代內涵的中國精神。
黨史故事百校講述,今天,一起來聽青海師範大學講述“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故事。

郭永懷,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和空氣動力研究的開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他的名字以這樣的形式繼續熠熠發光。
1960年,郭永懷被任命為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負責我國核武器的研製。“兩彈”研製所在的青海基地,海拔3000多米,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生存環境極其惡劣。50多歲的郭永懷經常和其他科研人員一起,喝鹼水、住帳篷、睡鐵床。
在此期間,郭永懷同時參與領導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製。由於長期從事絕密工作,和家人聚少離多,郭永懷年幼的女兒過生日時向他要禮物,他只好滿懷歉意地指着天上的星星説,以後天上會多一顆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禮物。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懷帶着第二代導彈核武器的一份絕密資料,匆匆乘飛機從青海基地趕往北京,飛機不幸墜毀。找到遺體時,在場的人失聲痛哭:郭永懷與警衛員小牟緊緊地抱在一起,費了很大力氣將他們分開後,那個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就夾在倆人中間,數據資料完好無損。
郭永懷犧牲22天后,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成功試爆,氫彈的武器化得以實現。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表彰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郭永懷是被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的烈士。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郭永懷星”。
21世紀的青海師範大學裏,“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兩彈一星”精神展覽館掛牌成立,“兩彈一星”精神師生宣講團順利組建,以郭永懷先生為原型的師生原創話劇《永懷之歌》震撼上演,“一劇一院一館”的愛國主義教育新格局成為了一個個扎根高原傳播着紅色文化,傳承着紅色基因的名片。
@新疆大學
接力棒交給你
請繼續講述黨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