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森: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必須向課程思政要品質

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需求,我們需要提供更高品質、更加多樣化的高等教育資源。

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高校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對接點,專業強了,高水準的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就建起來了。

振興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養品質,需要我們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牢牢地抓住關鍵環節,扎扎實實地做好每項工作。

吳愛華:大力拓展畢業生就業新空間

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高校要從政策、産業、企業、技能、區域、創業等方面為學生挖掘更多的就業新空間。

隨著産業變革的深入發展,對智能制造、機器人、自動化、電腦、軟件、積體電路、網絡安全、新材料、新能源等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將大大提升。

對高校來説,最重要的是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挖掘和拓展更多就業新空間,從人才培養到就業各環節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

邁入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

中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後,高校如何革新育人觀念,提升育人品質?日前,在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上,一場精彩的圓桌論壇回答了這個問題。

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在日前舉辦的“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高等教育專場的圓桌論壇環節中,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宋敏、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朱泓、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鄔小撐圍繞《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主題展開了討論。

姚予疆新華網總裁助理

提升品質成為基礎教育面臨最緊迫最核心的任務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基礎教育實現全面普及,人民群眾“有學上”問題基本解決,“上好學”的需求日益強烈,提升品質成為基礎教育面臨最緊迫最核心的任務。想要破解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一切都需要向品質要答案。 查看詳情>>

陳希原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

促進貧困家庭子女高品質就業 改變孩子成長軌跡 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上,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陳希原表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確保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促進他們成長成才和高品質就業,可以有效改變這些孩子及其家庭的命運。” 查看詳情>>

李奕:適應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教育領域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做好文章。

在教育教學、個性成長和課程設置方面,該放的要充分地放,不管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未來教育發展和治理強調的是“放管服”。

體育的精神不能只從體育課落實,勞動也不能只從勞技課落實。

宋磊:教師要基于真實的應用任務來學習

充分激發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係重構,需要構建新格局。

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充分激發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推動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係重構。

做好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這項工作,還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推進。

汪明:推動高品質發展,是“十四五”時期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

推動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要堅持“五育並舉”,注重全面培養。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準,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

五育是一個整體,既內在統一、又各有側重,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必須辯證處理五育之間的關係,促進五育之間的相互融合,實現五育的整體育人功能。

在推動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進程中,亟需進一步厘清家庭、學校和社會各自的責任,不斷健全協同育人機制,從而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推進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 使命與選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高品質教育體係”的要求,對于基礎教育階段來講,應該如何理解高品質的內涵?如何同步打造高品質的教師隊伍?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各校校長給出了答案。

基礎教育報告

吳新麗 新華網副總工程師、大數據中心總經理

山鳴谷應 踵事增華 新華睿思2020教育行業大數據分析

職業教育報告

孫誠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

職業教育進入了以質圖強新階段

姚予疆新華網總裁助理

為行業輸出優質認證産品 服務融媒體建設 “伴隨著國家一係列重要文件出臺,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多種合作模式的開展,職業教育為學生搭建了廣闊的就業平臺。”姚予疆表示,新華網作為主流媒體,也在順應傳媒格局、輿論生態、受眾需求深刻變化,有效發揮著引導輿論的主力軍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積極作為,努力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查看詳情>>

高 林國家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委員

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是學校和企業的共同責任 “職業教育現代化是學校和企業的共同責任。”國家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林在致辭中圍繞“職業教育現代化”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職業教育現代化包括素質教育現代化、教學平臺現代化和支援體係現代化。 查看詳情>>

積體電路職業教育教材編寫委員會成立

積體電路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編寫委員會成立

孟 源:四位一體 拓展融媒體人才培養之路

新華網圍繞社會培訓,把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培訓+認證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化、混合的教學模式設計。

新華網融媒體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是係統性、實用性、持續性。

作為媒體行業的領跑者,新華網已經做好了準備,希望能夠與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以及廣大教育工作者們共同拓展融媒體人才培養之路。

盛鴻宇:“軟硬”結合做好課程思政

提質培優,內涵建設非常關鍵。對一線老師來説,課程思政是要入腦入心的東西,所以我們把“軟”的和“硬”的內容都融入到課堂中。

把新工科的驚濤拍岸化為潤物無聲,把思政課的轟轟烈烈變成扎扎實實。

現在更多學生關注第一份工作,我們作為老師,作為講臺上的守護者,更應該考慮到他的最後一份職業,更應該思考能不能讓每一個學生畢業後都能夠生根,能夠守護住他們的那份職業。

許志良:要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首先要看教師是否具備崗位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首先要看教師是否具備崗位能力。

在核心能力模組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不同的老師教會導致一個結果,誰都對學生的崗位能力不負責任。

在校企合作中最關鍵的就是,教師的産業攻關能力要強,能真正為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這樣一來企業也會願意把優質教育資源捐贈給學校,同時解決學生的頂崗實習、高品質就業等問題。

鄔 剛:積體電路行業人才培養要做到産教融合

對于積體電路行業的人才培養來説,非常重要的是做到産教融合,加大這方面的職業教育培養,能解決積體電路行業中低端實操型人才的輸出。

高職院校非常適合培養積體電路的設計、制造、應用、封裝和測試等對工程應用需求比較大的相應人才。

高職院校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有一個抓手,能夠把相關的課程全部互聯起來,把基礎課和工業實踐課相結合。積體電路測試可以作為一個非常好的産教融合的抓手。

提質培優 智造創新

“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活動的在圓桌對話環節中,四位來自職業院校的嘉賓圍繞《提質培優 智造創新》這一主題分別介紹了各自學校的做法和經驗。

  • 曹建林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原黨委書記

  • 魏文芳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 黃 鋒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 鄧明國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校長

  • 趙紅軍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副校長

姚予疆新華網總裁助理

教育技術的迭代在不斷促進教學發展與教育變革。線上教育産品豐富和發展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也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革新具有革命性意義。“在新舊迭代中,線上線下融合將定義未來教育新面貌。”………更多>>

聚焦線上教育熱點難點 打破線上教育發展“瓶頸”

線上教學從“權宜之計”走向“長久之計”還需走幾步?信息技術的持續導入又會如何影響教育生態的重構?在圓桌對話環節中,與會嘉賓圍繞“教育信息化如何深度彌合‘教育鴻溝’”、“站在風口上 線上教育潛能再激發”、“新形勢下線上教育的冷思考”等話題進一步展開討論。

羅斌跟誰學聯合創始人

陳亮博實樂3i全球學院校長

宋超學霸君副總裁

高辛PlayABC品牌副總裁

李小路中科建安董事長

胡思哲101教育研究院院長

汪海波集思學院首席運營官

王子楨小河狸創客創始人

鄧漫再佳學教育聯合創始人CMO

李永3E口語董事長

王璐慧讀國際CEO

高燕學慧網CEO

古茜悉之教育聯合創始人

李小虎鯨航科技CEO

喻穎正春藤家長學院CEO

王成榮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原校長

在職業教育座談會上,王成榮結合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此前在産教融合發展中的經驗向在場嘉賓進行了介紹,他認為,學校多年來之所以在實踐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一方面得益于學校深厚的行業淵源,一方面也離不開學校的育人舉措………更多>>

反思行業“洼地”與短板 探尋新職教發展路徑

職業教育為社會建設培養了許多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係列政策更是加速了職業教育體係的完善,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座談會現場,多位嘉賓圍繞“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羅新華優路教育副總經理

韓慧中慧中IT學院院長

汪洋火星時代教育産品運營總監

高燕學慧網CEO

孟慶林中業網校運營總監COO

伊貴業環球網校CEO

陳川千鋒教育副總裁

歐岩亮開課吧合夥人兼教育産品VP

溫歆天天學農COO

  • 劉思揚

    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

  • 徐延豪

    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 杜玉波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 韋鈺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長

  • 鐘秉林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 管培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民委原副部長級專職委員

  • 張平

    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

  • 朱永新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 劉彭芝

    人大附中聯合學校總校理事會理事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

  • 洪大用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

  • 田慧生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

  • 范海林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 李奕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

  • 李永智

    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理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 李未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校長

  • 劉經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
    武漢大學原校長

  • 李京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名經濟學家

  • 王乃彥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湯敏

    國務院參事

  • 王小梅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

  • 趙繼

    東北大學校長

  • 王希勤

    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

  • 楊斌

    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

  • 黃震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

  • 吳付來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

  • 楊國強

    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 王樹新

    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 楊克欣

    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

  • 徐飛

    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

  • 顧明遠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 郭永福

    中國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

  • 俞立中

    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

  • 席酉民

    西安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

  • 黃藤

    西安外事學院董事長

  • 王殿軍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 朱建民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

  • 李有毅

    北京十二中聯合學校總校校長

  • 馬景林

    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

  • 郗會鎖

    衡水中學校長

  • 竇桂梅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

  • 景小霞

    北京市海澱區萬泉小學校長

  • 盧勤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
    首席教育專家、原總編輯

  • 姜昆

    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 關淩

    中國教育電視臺主持人、演員

  • 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 白雲峰

    好未來教育集團總裁

  • 米雯娟

    VIPKID創始人

  • 韓少雲

    達內教育集團董事長

  • 田力

    紐約金融學院全球執行董事

Copyright © 2000 - 202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