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闖紅燈、超速、逆行……如何管住狂飆的“小電驢”?-新華網
2024 12/03 07:01: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視點|闖紅燈、超速、逆行……如何管住狂飆的“小電驢”?

字體:

  人稱“小電驢”的電動自行車,憑藉輕便靈活的特點,成為許多人的出行首選。但在一些城市,“小電驢”闖紅燈、超速、逆行等交通違法行為屢禁不絕,導致不少交通事故和人員傷亡。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如何讓“小電驢”騎行更安全、更規範?“新華視點”記者走訪多地進行調查。

  違法現象多發 亂象令人憂心

  近日,記者在全國多個城市街頭實地走訪發現,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較為普遍,隱患重重。

  在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西向東方向輔路,記者看到,晚高峰時段,半個小時內,闖紅燈的電動自行車超過300輛,違法車輛多次險些與正常通行的行人、車輛相撞。

  11月19日,在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西向東方向輔路,多輛電動自行車闖紅燈。新華社記者 張鐘仁 攝

  同樣是下班高峰期,在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與緯一路交界處,等待通行的電動自行車群,在紅燈倒計時還有3秒時便“搶跑”啟動,右轉車輛被逼停。

  “這兩年,很多電動自行車在人行道上行駛。”一位深圳市民説,走在路上,經常是身後有電動自行車催促讓行,迎面有逆行的電動自行車閃燈示意,拐角處還不一定什麼時候出來一輛。

  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亂象不斷,導致交通事故頻發。今年9月,海南海口一名女子騎電動自行車帶孩子逆行,與一輛小轎車相撞,該女子經搶救無效死亡。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贏介紹,科室收治的患者中,因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的創傷患者佔比接近40%,以中青年群體為主。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淄博今年造成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中,電動自行車騎行未佩戴安全頭盔佔比43.38%,違法佔道行駛佔比13.33%,闖紅燈佔比11.11%;涉電動自行車一般程序事故死亡人數佔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54.95%。

  就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問題,深圳、西安、廣州等多地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重點針對闖紅燈、逆行、未按道行駛和不戴頭盔等。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深圳共查處電動自行車違法140萬宗,同比上升10.4%;今年以來,廣州查處的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同比增加1倍多;11月整治行動期間,西安單日查處電動自行車闖紅燈1267例、逆行1269例、非機動車走機動車道4305例。

  記者注意到,針對駕駛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飆車炸街”、追逐競駛等情況增多,多地也開展了集中打擊。截至10月下旬,廣州查獲涉嫌非法改裝車輛10595輛,打擊“飆車炸街”團夥77個。浙江、遼寧、上海等地公安機關對查處的駕駛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飆車”人員予以行政拘留等處罰。

  安全意識不強 執法存難點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一直是各地交管部門的整治重點之一。為何電動自行車交通亂象依然不斷、交通事故屢有發生?

  多名受訪對象&&,亂象背後,與電動自行車數量不斷增加、騎行人員安全意識不強、相關部門執法存在難題等有關。

  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3.5億輛。廣州市公安交警部門統計,截至2024年9月,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數量為540萬輛,日新增上牌約4000輛。

  一些地方非機動車道規劃建設不完善,部分騎行線路不夠便捷順暢。“如果按規定走的話,得騎特別遠才能掉頭,有時候趕時間就冒險逆行了。”一名電動自行車車主説。

  多名交警告訴記者,騎電動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對交通規則不清楚。加上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成本較低,處罰金額多在20元至50元之間,多數情況下以勸導為主,讓騎行者抱有僥倖心理。

  受警力限制,一些路段在特定時間段缺乏有效監管。一名交警坦言,短時間內出現大量違法行為,給臨街檢查帶來很大挑戰。“有時剛攔下一輛,還沒跟當事人説幾句話,後面又過去幾十輛存在違法行為的電動自行車。”

  此外,監管執法上也存在一些技術困難。一些地方的“電子眼”不能對路口的非機動車違法行為進行自動抓拍和實時監控;對於電動自行車超速認定,業內人士&&,認定效率和可行性等有待提升。

  電動自行車改裝屢見不鮮,但提速等非法改裝難以通過外觀判斷。山東省濰坊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多名民警説,對這類車輛路面攔截檢查不太現實,通常是發生事故後到車管所進行專門查驗才能認定。

  讓電動自行車騎行更安全、更規範

  為使電動自行車騎行更規範、更安全,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相關措施,多地開展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今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公告,要求加強電動自行車産品准入及行業規範管理,深入推進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

  部分地區通過升級技術手段加強監測。

  廣西南寧啟用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非現場抓拍設備,抓拍到相關交通違法行為後,通過短信對違法人員進行提醒。濰坊市通過“無人機交警”對電動自行車違法行為進行查處,依託高清攝像、拍照等功能,提高查處效率。

  深圳市大浪街道依託龍華區“數字治理”AI支撐&&,對轄區內62所幼兒園和中小學&&口實時抓拍,自動識別未戴頭盔人員。據當地交管部門統計,不到半年時間,該街道內騎行家長頭盔佩戴率達到90%以上。

  電動自行車騎行群體中,外賣、快遞從業者佔比較高,一些企業開始加強引導和管理。“每天首次打開工作軟體時,會彈出多道與安全規範有關的考題,通過測驗才能開啟一天的派送。”一名極兔快遞有限公司的快遞員説。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根治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亂象,需要加強源頭治理、多部門相互配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生産、銷售等環節的監管,將超標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擋在上路之前;公安交管部門在重點區域開展常態化執法,創新應用科技手段強化執法力度,扭轉“小電驢”交通違法高發態勢。

  許光建等專家建議,各地從實際需求出發,進一步規範、完善非機動車道建設,增加交通導向標誌、機非隔離設施等,保障電動自行車有路可走。

  山東省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來逢波説,要通過公益廣告、互聯網等渠道,聯動社區、學校等加強對電動自行車安全騎行知識的普及宣傳;同時,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和新媒體&&,曝光電動自行車相關典型事故案例,引導電動自行車騎行人員養成文明出行的好習慣。(記者張鐘仁、毛思倩)

【糾錯】 【責任編輯:史依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