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人員新成果提升機器人“情商”-新華網
2024 08/05 08:54:27
來源:新華網

我國科研人員新成果提升機器人“情商”

字體:

  新華網南京8月4日電(陳席元 王藝琳)如何讓機器人擁有更高的“情商”?近日,河海大學劉小峰教授團隊提出人形機器人生成表情的新算法,相關成果由機器人領域知名國際學術期刊《IEEE機器人學彙刊》發表。

  正值暑期,在河海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江蘇省特種機器人實驗室,劉小峰和留校學生還在研究優化機器人情感交互技術。他介紹,目前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持下,機器人已經能很好地理解人類語言、語氣蘊含的情感,還能通過語音與人類互動。但對於人形機器人而言,讓它們在“説話”的同時做出恰當的表情,仍面臨不少挑戰。

  “市面上不少人形機器人表情較為僵硬,這是因為大多數表情由程序預先設定,種類、風格很有限。機器人與人類互動時,不同表情的過渡也不夠細膩。”劉小峰説,“比如‘喜極而泣’,它是多種複雜情感交織並動態發展的一種情緒。人形機器人通常只會先做一個‘非常開心’的表情,再做一個‘傷心難過’的表情。”

2024年3月1日,劉小峰和研究生交流如何促進人形機器人的情感表達與肢體動作相協調。(受訪者供圖)

  “大家可能更熟悉各類‘數字人’和‘虛擬主播’,它們能夠實時生成各種表情。但想要人形機器人做到這一點,還需克服電機尺寸等具體條件的約束。”論文第二作者、常州大學講師倪蓉蓉介紹,以團隊早年用過的一款人形機器人為例,其面部表皮下僅有9個微型電機,數量比人類面部的肌肉少得多。

  “所以我們只能在受限的空間內,用有限的電機,讓人形機器人做出盡可能細膩的表情。”倪蓉蓉説,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面部動作單元”的表情解耦生成方法,簡言之,就是將人形機器人面部的9個電機編為17個“面部動作單元”,通過這17個單元之間協調配合,讓表情更豐富、過渡更自然。

  劉小峰&&,下一步,團隊計劃將“面部動作單元”擴展到25個,並賦予機器人自主學習人類表情的能力。“未來,隨着人形機器人的情感互動能力不斷增強,這種‘情商與智商雙高’的機器人有望廣泛應用於養老院、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等場所,不僅可以輔助或代替人類完成一些工作,還能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完)

【糾錯】 【責任編輯:史依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