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7月12日電(湯陽 鐘紅霞)盛夏時節,走進安徽省固鎮縣垓下遺址景區,曾經的古戰場如今綠樹成蔭,“霸王別姬”大型雕塑巍然矗立;浣發池旁,兩棵古樹桑榆纏繞;遺址展示館前,前來研學的中小學生絡繹不絕……
固鎮航拍圖。(固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固鎮縣依託垓下遺址、谷陽城遺址等歷史資源,統籌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和開發利用,將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賦能經濟發展的蓬勃動力,催生一批文旅觀光、特色研學等新業態、新産品,走出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打造文化地標,讓遺址“活起來”
沿着固鎮縣城往東驅車行駛20多公里,便是垓下之戰的遺址所在地。千百年來,圍繞垓下之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等典故廣為流傳。
為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近年來,固鎮縣先後規劃編制了《垓下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垓下遺址核心區環境整治方案》,設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垓下遺址考古工作站、安徽省社科院漢文化(固鎮)研究基地等,開展垓下遺址、谷陽城遺址等考古工作,積極推進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利用。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在考古發掘的同時,該縣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路徑,將文化旅游作為全縣四大主導産業之一,為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做好頂層設計,聚焦“一城一戰”,實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着力打造“漢興之地、勝利之城”文化名片。
垓下遺址公園夜晚游人如織。(固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在保護優先的基礎上啟動垓下遺址旅游風景區建設,全面提升垓下歷史、文化、民俗魅力,充分展示好、利用好文化遺産資源,打造固鎮文化地標和旅游新名片。”固鎮縣文旅體局局長張艷梅&&。
圍繞垓下遺址公園等重點景區,固鎮縣謀劃培育垓下歷史博物館、3D沉浸式體驗館等一批文旅項目,打造“跟着非遺游固鎮”“跟着考古游固鎮”等一批特色旅游線路,不斷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
自去年5月開園以來,垓下遺址公園累計接待游客近90萬人次,實現了“遺址保護、文化展示、旅游休閒”功能的集成,讓千年古城既有“説頭”又有“看頭”。
培育賞花經濟,為古城“添香增色”
春季賞櫻、秋季品菊,一縷縷花香串聯起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與未來。
“人間最美四月天,櫻花滿園春意濃。”今年4月,固鎮縣第二屆櫻花節如約而至。期間,在位於固鎮縣南城區、有着2000多年歷史的谷陽城遺址公園內,15萬餘株櫻花競相開放,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賞花打卡。
在2023年安徽·固鎮菊花文化旅游季期間,垓下景區500余畝菊花競相盛開,景區以“菊花”為媒,舉辦了菊花展覽、文藝演出、農特産品展銷、菊花系列賽事等活動,為游客帶來賞鮮花、游景區、品文化的新體驗。
不久前,固鎮縣啟動以“千年古戰場 虞美菊飄香”為主題的首屆文化創意和旅游商品設計大賽,鼓勵參賽者將固鎮地域文化、民俗風情、歷史傳統等元素融入設計中,開發獨具特色的文創産品。
垓下景區內菊花採摘。(固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盛開的菊花不僅為景區招攬來游客,也推動了當地的産業發展。“在做好菊花種植、加工的基礎上,我們結合垓下景區的文化歷史,走農業文化旅游路線。”安徽虞美金菊生態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從種花到賞花,再到採摘加工,一朵菊花實現了兩頭“開花”。
據了解,固鎮縣創新探索“遺址+景區”模式,圍繞谷陽城遺址,推進以花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塑造“千年谷陽·醉美櫻花”品牌;聚焦垓下遺址景區,打造固鎮菊花文化旅游季,成功創建為AAAA級景區,被列入“安徽非遺主題旅游十大精品線路”。
菊花文化旅游季期間,景區推出了採菊、誦菊、研菊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固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讓文化遺産‘活’起來,將其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地惠及人民,反哺城市。”在固鎮縣文旅體局分管負責人邱晨光看來,文化遺産的活化利用,不僅體現在文物的保護和考古發掘上,也體現在人民的生活中。
如今,固鎮縣正利用“賞花經濟”實現換道超車。據悉,今年櫻花季期間,該縣共接待游客4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1.6億元。
探索特色研學,注入文旅融合新動能
花鼓燈、泗州戲、二鬼扳跤……今年端午節期間,蚌埠市“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場活動在垓下遺址公園開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輪番展演,引來陣陣歡呼。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目前景區內已入駐剪紙、布藝、泗州戲、陶藝、竹木雕、拓印、茶館(琴書)等眾多非遺展示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垓下遺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張靜靜介紹。
依託垓下景區、谷陽城遺址公園、津浦鐵路固鎮站舊址等研學旅游資源,固鎮縣串點成線,推出史前考古探源、非遺傳承、民俗文化展示、考古現場參觀等10多個經典研學主題系列。其中,垓下遺址公園規劃打造的垓下國防教育基地,即將在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
垓下遺址展示館內,講解員向學生講解出土文物。(固鎮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定期與固鎮縣博物館、相關學校合作開展文物修復、文物知識小課堂等活動,通過與文物近距離‘交流’,激發孩子們對文物保護與修復的興趣,引導他們了解遺址歷史文化。”張靜靜介紹,研學基地自去年6月份運營以來,共接待研學師生321批次、22159人次,實現研學收入267.7萬元。
“我們將以歷史文化為支撐,加強現代文化旅游産品供給,把文物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利用轉換為市場優勢,全力打造漢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漢文化之城,讓景色更怡人、文化更育人、産業更養人。”張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