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金湖:把鄉村振興講習所開到田間地頭
新華社南京5月26日電(記者鄭生竹、王子銘)毛國慶是淮安市金湖縣水産技術推廣站副站長,23日一大早,他從縣城趕到呂良鎮三園村,為村民講解稻蝦養殖技術。
位于白馬湖畔的三園村曾是一片湖區,人民公社農業學大寨時期,周邊村民移居于此圍湖造田。因稻蝦養殖能增收,近年來不少村民把農田改為蝦塘,但養蝦的技術掌握得並不熟練。
“塘面上漂著很多水草,水也發渾,這説明飼料投少了,龍蝦吃不飽在水裏夾草。”毛國慶撈起水面上的碎草,向村民講解投喂不足蝦塘會出現的“症狀”。
“在書本上也能看到,但現場面對面交流更通俗易懂。”51歲的淩久權是隔壁沿湖村的蝦農,今年承包了180多畝蝦塘,以前他在縣裏聽過專家講課,但覺得在現場聽講解更容易懂。
“幾次辦下來,群眾的認可度響應度比較高,因為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呂良鎮副鎮長張仁斌説,作為一個平臺,鄉村振興講習所讓農技專家、機關幹部走到田間地頭,面對面與群眾互動式宣講。
一個多小時後,毛國慶結束講習。村民們便紛紛拉著他留電話、加微信。每到一個地方講習,毛國慶的微信裏就會多出不少農民朋友。
張仁斌説,和坐在室內開大會相比,這樣的方式更受農民歡迎,效果也更好。縣政府出面組織講習,不僅讓農民了解政策、掌握技術,更讓他們和專家建立了聯繫。
看到貼近群眾的講習方式效果明顯,金湖縣專門成立了鄉村振興講習所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並組建常設講師團,縣四套班子成員和部門負責人作為常設講師。此外,還選聘一批市縣鎮人大代表、專家學者、新鄉賢擔任兼職講師。
目前,金湖縣已在縣委黨校、全縣10個鎮、137個村(居)和500多個村民小組建了鄉村振興講習所,構建了縣、鎮、村(居)、組四級講習所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