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歲月的風霜染白鬢髮,當日漸衰老的身體難以維繫往日的從容,許多長者不得不在自尊與現實間艱難掙扎。子女們奔波於生活,雖心懷牽掛,卻難以及時回應父母深藏心底的求助。更令人憂心的是,當疾病襲來、自理能力逐漸喪失,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該由誰來守護?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難題,更是國家與社會共同關注的民生課題。
面對這一時代課題,國家正致力於構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居家養老與長期護理等政策的全面推行,為“老有所養、老有尊嚴”的願景提供了堅實保障。在這項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事業中,蘇州普康智慧養老産業科技有限公司武進分公司(以下簡稱“武進普康”),成為普惠養老政策的忠實踐行者,以專業與溫情為筆,書寫着守護夕陽紅的動人篇章。
在武進普康服務的社區中,張奶奶與戴爺爺的故事正是國家養老政策與基層服務實踐相結合的生動縮影。年過八旬的他們,面對日常家務與個人衞生的瑣碎,總顯得力不從心。唯一的兒子遠在他鄉為生活打拼,雖時時惦念,卻難解近渴。就在這時,武進普康的居家養老護理員吳蘭珍走進了他們的生活。
清晨七點,晨光熹微,吳蘭珍的電動車已準時停在張奶奶家的院門前。工具包中的理髮器、指甲剪、血壓儀隨顛簸輕輕作響——那裏裝着的不僅是護理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牽掛。“張奶奶,今天我們先擦洗,再剪頭髮。”在簡樸的居室中,吳蘭珍熟練地調試水溫,棉布掠過老人瘦弱的脊背時,總會溫柔地多停留片刻。她獨創的“三段式助浴法”——先按摩促進循環,再熱敷清潔,最後用被單遮擋更衣,讓日常護理充滿了人性的溫度。張奶奶逢人便誇:“蘭丫頭的手啊,比春風還暖。”
除了日常照護,吳蘭珍的服務清單中還藏着許多“分外事”:代繳水電費、陪老人讀報、用碎布頭縫製防褥瘡坐墊……當張奶奶的兒子遞來紅包表達謝意時,她笑着婉拒:“你們在外打拼不容易,家裏老人就是我的老人。”
然而,生活的風雨不期而至。去年戴爺爺突發腦梗,雖經救治轉危為安,卻不幸癱瘓在床。專業照護的難題如同一座大山,壓在一家人心頭。在吳蘭珍持續為張奶奶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同時,武進普康根據國家長期護理保險政策,迅速為失能的戴爺爺啟動了專業照護程序。
長護護理員戴華娟自此加入了服務這個家庭的團隊。她如同秋日裏的一縷暖陽,與吳蘭珍並肩協作,共同守護這個家庭。她以專業與耐心照亮了老人的生活,每次上門總是提前到達,輕聲問候:“戴爺爺,今天陽光真好,我們擦洗一下,再做個舒緩按摩。”儘管老人已無法流暢應答,但她總能從細微的表情和動作中讀懂他的需求。
從肩頸到腳踝,戴華娟的手指在穴位間熟練游走,以專業的按摩手法延緩着肌肉萎縮。她的照護不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心靈的溝通,讓老人始終感受到“自己是身體的主人”。戴爺爺的兒子感慨道:“吳阿姨和戴阿姨一個幫我們守住了‘家’,一個幫我們扛起了‘難’。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和武進普康的專業團隊,我們這個家才能渡過難關,我們子女才能安心在外打拼。”
從居家養老到長期護理,國家構建的養老服務體系正為萬千家庭築起堅實的後盾。在這項充滿溫情的事業中,武進普康將繼續秉持初心,以專業服務傳遞國家關懷,以溫暖守護點亮晚年生活,讓“老有所養、少有所為”的美好願景在每一個平凡家庭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