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維路徑”破局陌生,打造“我愛新街”的熟人社區——從鄰里節、百家宴看杭州市蕭山區新街街道社區共建共融新圖景-新華網
2025 10/11 11:54:47
來源:新華網

以“三維路徑”破局陌生,打造“我愛新街”的熟人社區——從鄰里節、百家宴看杭州市蕭山區新街街道社區共建共融新圖景

字體:

近年來,隨着城市化加速推進,新建社區成為人口流動的主要承載地,“陌生人社區”成為基層治理的一道難題。如何讓彼此陌生的居民從“擦肩而過”走向“抬頭有笑、低頭有助”?在杭州市蕭山區新街街道,這個答案正從一個個熱氣騰騰的鄰里節、百家宴中生長出來。

鄰里節、百家宴:煙火升騰處,鄰里情更濃

初秋時節,新宜社區第八屆“睦鄰文化節暨郡望府百家宴”在庭院裏熱烈開啟。百餘戶家庭各展廚藝、共敘家常,紅燒肉、清蒸魚、桂花糕……一道道家常美味,不僅填滿了味蕾,更傳遞了鄰里情感。

社區黨支部書記周海芳動情地説:“這一桌桌佳肴,不只是味蕾的相聚,更是心與心的靠近,是我們共同的團圓約定。”居民們從點頭問候到相互約吃下一頓飯,陌生鄰居逐漸成為熟悉的朋友。多年來,社區涌現出許多溫暖故事——有人登上“文明蕭山”榜單溫暖鄰里,有年輕家庭主動照顧獨居老人,有街坊自發清理樓道……一件件暖心小事匯聚成社區最真實的溫度。

在新街街道新賞社區,熟人社區的建設則呈現另一條路徑。立足以“新蕭山人”為主的人口結構,社區以“新老共融”為核心,通過“文化搭&、品牌聚力、全齡覆蓋”三維路徑,探索出一條城市新社區治理的新路。 

以“煙火氣”拉近人心,鄰里百家宴、文化節成為居民之間的紐帶。在“賞新悅睦·星火潮聚”鄰里文化節上,新老居民自編自演的節目同&亮相,蕭山本土戲曲與外來居民家鄉歌舞相互交織,碰撞出別樣的溫情與共鳴。剛搬來半年的張阿姨説:“一開始我連調子都不敢唱,是合唱隊的周姐拉着我教,現在我們經常一起排練、跳舞,我終於不再覺得自己是外人。”

以“精準服務”凝聚人心,社區推出“萬芽兒成長營”“老有意思俱樂部”“星商集”三大品牌項目,實現全齡覆蓋、精準觸達。孩子們放學有托、假期有課;老年人在書法、聲樂課堂中找到新的興趣與朋友;青年商戶通過“星商集”互助互薦,生活更便利、就業更穩當。

以“長效機制”鞏固成果,社區建立“黨支部統領+業委會牽頭+物業協辦+居民參與”的協同機制,從活動共辦到反饋改進,形成良性循環。“居民想什麼、社區辦什麼”成為常態。

如今的新賞社區,已不只是一個“居住空間”,而是一座“精神家園”。新蕭山人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老蕭山人在傳承中收穫了自豪感;居民骨幹、志願團隊不斷壯大,“小事鄰里幫,大事社區辦”的氛圍愈發濃厚。

共建共融:“我愛新街” 的全民歸屬感

無論是新賞社區的“賞新悅睦”,還是新宜社區的“睦鄰百家宴”,它們都在傳遞同一種價值:熟人社區不是過去式的“老鄰里”,而是當代城市治理的新形態。通過精準的文化供給與公共服務設計,讓不同背景的居民找到“共同語言”,在共享生活中構建起守望相助的社區共同體。

如今,“我愛新街”的情感早已從一句口號,融匯為日常生活的點滴實踐。在熟人社區的持續營造中,不僅社區更有溫度,也為全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基層治理能量。電梯裏有人突然暈倒,“新街好鄰居”第一時間施以援手;早餐店老闆四年來始終如一,用“愛心冰箱”為戶外工作者傳遞夏日清涼;越來越多新街青年選擇留在家鄉創業,新思路、新業態不斷為這片土地注入活力……一個個真實的鄰里故事,正匯聚成新街街道“全民共建、人人有愛”溫暖篇章的生動詮釋。

通過系統重塑工作機制,廣泛凝聚工作合力,新街街道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服務群眾、維護社會安全、鞏固執政基礎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居民獲得感、安全感、認同感和幸福感,為新街全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的動力,也為蕭山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區域示範提供鮮活經驗。

同時,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聚焦“除險保安、治城理鄉、文明友善、優産興業”四個維度,打破業務壁壘,鼓勵創新解題,推動社會工作夯基擴面、提質增效,保障平安、民生、經濟“三張報表”高分交卷。通過文化活動激活鄰里關係、精準服務凝聚人心、長效機制保障落地,基層善治更富人文智慧和新街特色,“我愛新街”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見行見效,讓城市從“底色溫暖”向“磁場溫柔”蝶變,合力繪就“荏山盡頭是繁華,此心安處即吾家”的美好畫卷。

從一次鄰里節到一張熟人網,從一桌百家宴到一片心相通,“我愛新街”的情感正在一點一滴地被激活。煙火升處,便是家的方向。(鄭羽舒)

【糾錯】 【責任編輯:史依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