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交通: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擘畫交通強市“新藍圖”-新華網
2025 09/29 21:24:15
來源:新華網

蘇州交通: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擘畫交通強市“新藍圖”

字體:

  金秋時節,蘇州工程建設領域傳來捷報:1至9月,全市交通重點工程完成投資220.4億元,佔年度計劃81%,超過序時進度,更超過去年同期水平。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不僅是一系列亮眼數據的集合,更是蘇州作為經濟大市、交通樞紐,在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征程中,蹄疾步穩、攻堅克難的生動寫照。

 宏大投資與精準落子:夯實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歷來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和“穩定器”。在全市宏觀經濟大盤中,271.7億元的年度交通投資目標,以及已完成超220億元的實績,其意義遠不止於數字本身。這背後,是蘇州應對複雜外部環境、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的戰略定力,更是着眼於未來城市競爭力進行的前瞻性布局。

  

  縱觀這些重點項目,其戰略層級與網絡價值凸顯。海太長江隧道,作為國家《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中的重要一環,不僅是江蘇省高速公路網S13的過江關鍵,更將直接打通蘇州向北的跨江廊道,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通蘇嘉甬高鐵與滬渝蓉高鐵的並進,使蘇州從傳統的東西向鐵路節點,躍升為“豐”字形國家高鐵網的十字交匯點,戰略地位陡然提升。而滬蘇通鐵路二期的推進,則進一步鞏固了蘇州與上海特大樞紐的快速&&。

  這些“大動脈”的建設,輔以蘇南運河“三改二”、申張線青陽港段等水運要道的升級,以及常嘉高速錦溪互通、634國道昆山北段等“毛細血管”的疏通,共同編織着一張內聯外通、覆蓋水陸空的立體交通網絡。這張網絡,降低了物流成本,優化了營商環境,吸引了高端要素集聚,為蘇州的産業升級與能級提升奠定了最堅實的物理基礎。可以説,每一項工程的推進,都是在為蘇州未來的經濟活力“儲能蓄勢”。

  節點突破與網絡聯通:提升區域協同的“耦合劑”

  交通的本質在於連接。蘇州當下的交通建設,正從“線”的延伸,向“網”的融合、與城市功能“點”的深度契合轉變。

  

  首先,是突破關鍵節點,消除交通瓶頸。當前,過江通道擁堵仍然是蘇南蘇北聯動的核心痛點,海太長江隧道的開工建設,正是對這一痛點的正面回應。其南接線工程如火如荼,水泥攪拌樁、鑽孔灌注樁等基礎工程快速推進,預示着未來長江天塹變通途的可期。同樣,蘇申外港線高墊大橋和吳淞江勝浦大橋的建設,解決的不僅是航道升級問題,更一舉消除了吳中與工業園區交界處的“斷頭路”障礙,實現了從“隔岸相望”到“暢通融合”的轉變,對於完善獨墅湖西岸區域的微循環意義重大。

  其次,是強化樞紐能級,提升城市價值。蘇州北站與蘇州東站兩大綜合樞紐的全面推進,標誌着蘇州正從“途經站”向“樞紐城市”華麗轉身。特別是隨着通蘇嘉甬高鐵的建設,蘇州北站將成為國家級高鐵樞紐,其帶來的不僅是巨大的人流、信息流,更是高端商務、臨站經濟的爆發式增長機遇。交通樞紐不再僅僅是換乘場所,而是驅動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再者,是促進水陸空協同,發揮組合效應。在關注鐵路、公路的同時,蘇州並未忽視其傳統優勢——水運。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整治、蘇南運河“三改二”等工程,旨在提升這一“黃金水道”的通行能力與環保水平,讓古老的運河煥發新的生機。這種多式聯運的思維,正是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核心要義,確保了蘇州在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與內陸腹地間的核心鏈結地位。

  攻堅克難與匠心品質:彰顯工程建設的“硬核力”

  每一項重點工程的背後,都充滿了技術挑戰與管理智慧。蘇州的交通建設者們,正以科學的精神和工匠的態度,將藍圖化為現實。

  

  技術攻堅,體現在對複雜環境的駕馭上。海太隧道面臨的軟土地基處理,需要精確控制沉降,其水泥攪拌樁和預製勁性體以“延米”為單位累計推進,每一步都需精準無誤。滬蘇通鐵路二期的建設者們,為了應對“鄰營施工”的安全限制,毅然選擇在深夜11點至次日凌晨3點的“天窗期”進行吊裝作業,用汗水換取工程的順利推進。這種“黑夜中的堅守”,是責任擔當最樸實的體現。

  品質把控,貫穿於工程建設的全周期。從蘇&高速七都至桃源段工程數智管控平台項目,到申張線青陽港段橋梁建設中融入的文化與美學考量,都超越了單純的功能性需求,體現了對工程全生命周期品質、與環境和城市風貌和諧共生的追求。蘇州市交通運輸局建設管理處副處長宋璐強調的以“品質工程”創建為抓手,正是這種理念的官方表達。而中鐵十六局何山橋改建項目經理顧善東所言的“優化施工組織,確保質量安全”,則是這一理念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未來展望與歷史責任:描繪交通強市的“新藍圖”

  當前的成績是序章,更大的挑戰與機遇在前方。圍繞年度投資目標,接下來的衝刺仍需建設者們全力以赴。通蘇嘉甬高鐵剩餘的橋梁工程、滬渝蓉高鐵的連續梁合龍、蘇南運河整治的收官等,都是需要緊盯的關鍵節點。

  

  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認識到,今天的交通建設,決定着明天城市的發展格局與市民的生活品質。當何山橋與長橋在10月底以新姿亮相,當青陽港段最後一座橋梁在12月通車,當未來乘坐高鐵從蘇州北站出發可瞬息直達大江南北……這些改變的,不僅是通勤時間,更是每個人的生活半徑、事業版圖與對這座城市歸屬感、自豪感的深刻重塑。

  “道路通,百業興”。交通重點工程的有序推進,展現了蘇州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中的主動作為,彰顯了這座城市面向未來的遠見與雄心。從宏大規劃到一樁一基的施工,從跨江越河的壯舉到打通斷頭路的細微之處,蘇州的交通建設正以鏗鏘的步伐,丈量着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這張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蘇州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畫卷上,繪就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姑蘇繁華圖”。

【糾錯】 【責任編輯:史依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