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街鎮︱從“製造”到“智造”:莘莊工業區的三十年“創新進化論”-新華網
2025 04/17 15:59:11
來源:新華網

解碼街鎮︱從“製造”到“智造”:莘莊工業區的三十年“創新進化論”

字體:

  新華網上海4月17日電(記者楊金志 黃安琪)思源電氣的智能産線上,機械臂正組裝即將出口中亞的高壓斷路器;施耐德電氣的零碳車間裏,傳感器捕捉着每克二氧化碳的蹤跡;雄克精密展示廳中,能抓起生雞蛋的電動機械手詮釋着德國“隱形冠軍”的中國故事……

  從1995年的村鎮洼地到2025年的千億産業集群,上海市莘莊工業區用30年詮釋了“製造,沒有平凡時刻”的真理。

  
  圖為莘莊工業區俯瞰圖。受訪者供圖

  技術突圍:每分每秒的“破壁時刻”

  常説“要把一克重量送上天,需要花費一克黃金。”包裹在飛機外殼的蒙皮,為了減輕重量而被加工成如同雞蛋殼一樣薄。過去,為了加工一張飛機蒙皮,需要將其放在化學試劑裏浸泡腐蝕,通過22道化銑工序,製作完成後也會伴生大量污染物。如今,通過高精度數控機床,以及“一托一刀”的對稱精準同步運動設計,上海拓璞數控實現了在“雞蛋殼”上的高精度“舞蹈”,加工出壁厚均勻、精度一致的高質量飛機蒙皮。

  拓璞數控企業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學院教授王宇晗介紹,拓璞數控研製的立式雙五軸鏡像銑裝備,加工的最薄壁厚僅相當於一張身份證的厚度;研製的12米臥式雙五軸鏡像銑裝備,解決了大尺寸蒙皮精密加工的難題;發明的柔性裝卡—在機建模—加工規劃成套工藝系統與軟體,實現了任意形狀蒙皮的快速裝卡與自動化生産……

  毗鄰拓璞1月開工建設的新工廠,透過思源電氣集團總部智能製造車間落地玻璃,記者看到,3名身着深灰色工裝的工程師,正操縱機械臂將兩米多高的絕緣套管精準嵌入110千伏殼體,已經安裝好的銀灰色金屬構件,即將進入下一道組裝流程,這些高壓設備走下産線後,一部分將通過海運發往海外。

  窗外的交貨區,即將發往海外的高壓組合電器(GIS)産品相關部件正在進行最後調試裝車。這項斬獲國家電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硬核科技”,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館電力保障中一戰成名。

  
  圖為莘莊工業區內思源電氣集團工廠圖片。受訪者供圖

  “真正的突破是從設備出口到技術標準輸出。”思源電氣集團黨委書記陳照平指着電網設備模型説。如今思源電氣出口業務已遍佈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拉丁美洲區、非洲區、中亞區、中東、歐洲、東南亞等地區。公司推出的“構網型儲能系統”正與西門子等國際電氣巨頭設備同&競技。

  “扎根閔行二十多年,我們見證了這裡從製造業基地向科創高地的轉型。”陳照平説。

  “製造,沒有平凡時刻!”記者注意到,在莘莊工業區的杯墊上、本子上、會議大門上,都寫着這條標語。30年來,小到螺絲扭矩的毫釐之爭,大到國際標準的話語權制定,在莘莊工業區,大大小小的企業詮釋了“專精特新”的深刻內涵。當全球産業鏈深度重構,中國製造正需要更多這樣的“單項冠軍”,以硬核科技突破封鎖線,用極致服務贏得世界口碑。

  綠色革命:數字賦能“低碳智造”

  在位於莘莊工業區的施耐德電氣上海低壓終端電器工廠車間內,協作機器人正精準地抓取零件,工位旁的電子屏實時跳動着能耗數據。這座2011年入駐園區的工廠,如今已升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和“零碳標杆工廠”。

  穿過廠房屋頂的光伏矩陣,陽光被轉化為綠色電能——自2018年起,847千瓦的光伏系統已為工廠貢獻近30%的用電量,年發電量達88萬度,相當於每年減少900噸碳排放。

  車間內,高亮度LED燈取代傳統照明,能耗驟降;空壓機經智能化改造後,能耗下降30%,生産效率卻提升15%。數字化是這裡的“綠色密碼”。通過EcoStruxure能源管理系統,每一台設備的碳排放被實時追蹤,故障預警精準至毫秒級。2024年,這家工廠獲評上海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最佳實踐案例等榮譽。

  
  圖為莘莊工業區內施耐德電氣上海低壓終端電器工廠。受訪者供圖

  “零碳不僅是目標,更是競爭力。”廠長高雅指着屏幕上跳動的能效曲線説道。這座工廠的實踐,正為全球製造業提供綠色轉型的“中國樣本”。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莘莊工業區正掀起一場“綠色革命”,以“碳路者聯盟”和智慧能源網絡為雙引擎,協同綠色低碳專班,探索工業園區低碳轉型的“上海閔行樣本”。

  “碳路者聯盟”由上海市和閔行區兩級生態環境局專業指導,莘莊工業區管委會牽頭發起,以園區企業為主體,匯聚三菱電機、大金空調等26家行業龍頭及專業機構,構建起“政企研”協同的減碳生態圈。

  在能源管理領域,工業區創新打造“節電網”體系,依託“虛擬電廠”實現 “削峰填谷”,平衡電力系統供需,現總可調量2880kw。2024年,參與夏季需求響應17次,節約用電達31779.93千瓦時,用戶獲取收益83274元。目前,參與企業達49家,2027年計劃擴展至60家以上,並將積極探索綠電綠證交易、碳普惠等機制,推動能源體系從“被動節能”向“主動造能”升級。這場“綠色革命”助力工業區穩步邁向“2025年降低10%,2027年降碳20%”的目標。

  生態營造:熱帶雨林式的創新“聚變”

  “方圓幾公里內,我們的三大業務——夾具、自動化抓取和汽車電子解決方案,都能找到應用場景。”雄克公司的全球銷售副總裁Harald Dickertmann細數周邊合作夥伴:機床領域的山崎馬扎克距離此地只有3千米,恩格爾機械(上海)有限公司2千米,上海匯眾薩克斯減振器有限公司僅一墻之隔 ……

  莘莊工業區30年的高端製造積澱,為雄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圈。“Hand in hand for tomorrow”是這家家族型德國企業的標語,Harald Dickertmann特別提及工業區的“集群效應”,“上海談高端製造,莘莊工業區是不可忽視的板塊。這裡既有歷史積澱,更蘊藏未來能量。”

  
  圖為莘莊工業區內雄克精密機械的展示廳。受訪者供圖

  莘莊工業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藝介紹,上海莘莊工業區以智能製造、商業火箭、生物醫藥、汽車産業、綠色低碳“五大專班”為引擎,打造全鏈條服務生態,推動高端製造與新興産業協同發展。依靠“産業地圖+專班服務+基金支持”機制,莘莊工業區構建起“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

  在智能製造浪潮下,上海莘莊工業區還以“政校企”聯動平台為紐帶,打通人才培養與産業需求的“最後一公里”,為園區企業精準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例如,借鑒奧地利雙元制經驗,恩格爾機械(上海)有限公司正在努力促成與閔行職業技術學院開設“訂單班”,學生交替在校學習理論、在企實訓操作,畢業即獲歐盟認證職業資格,留用率達100%。工業區還推動上海電機學院與5家企業共建産教融合實踐基地,圍繞汽車、新能源等領域定向培養“現場工程師”。

  “創新的價值不在於某個驚天動地的‘高光時刻’,而在於將分分秒秒都變成突破的戰場。”林藝説。當車間裏的傳感器在深夜閃爍,當會議室的咖啡杯再次續滿,當人才沙龍的思想火花“點亮”星辰,這座園區正在用每秒的進化,“雕刻”創新的“年輪”。

【糾錯】 【責任編輯:王若宇】